日語翻譯憶鄧小平

[ 歷史故事 ]

回憶起來,在小平同志身邊、為他當翻譯,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講話政治性、原則性特別強,說服力、感染力出眾,風趣詼諧,風采過人。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翻譯,是鄧小平會見日本經濟代表團。

1980年,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下馬了一批工程,決定寶鋼“一期緩建、二期不談”。先前與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簽署的訂購部分重要裝置的合同,也就不能繼續履行了。為此,需要與日方商談。

會見開始前個把小時,我聽在場的外交部、外經貿部、冶金部的好幾位負責同志說,他們曾幾次建議,對這種具體商務合同案件,不應由小平同志親自出面,而完全可以改由一位級別低一些的同志出面。但建議最終未被小平同志採納。

小平同志表示,在中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後,對一些重大涉外經濟案件,特別是由於中方責任造成外方受損的涉外經濟案件,中方的主要負責人都應出面講清楚,該道歉的就當面道歉,該認錯的就當面認錯,該賠償的就全額賠償。只有這樣,中國才能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上,中國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才能在國際上獲得應有的評價和信任。長遠來看,這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會見一開始,小平同志就開門見山,坦率表示:與貴方所籤的合同不能履行,責任全在中方,中方願意按國際慣例和合同約定進行賠償,賠償金額也按國際慣例和合同規定辦理。

不到20分鐘,事情就完全敲定下來了。日方可能原來估計,向中方索賠,並達成協議,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不明白,這個具體商務案件怎麼會由鄧小平親自出面處理。看到這個結果之後,日方几個負責人紛紛表示十分滿意、非常感謝,並說他們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即中方是一個非常重信義、守合同的合作物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約兩年後,中央就決定第二期上海寶鋼擴建工程上馬,而且規模遠超原定計劃。為贏得這個鉅額合同,日本和西德的企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下一步究竟與哪一家合作,中方內部出現了不同意見。

國務委員、國家經委主任張勁夫訪日時,我擔任翻譯。三菱集團三巨頭(三菱銀行、三菱重工、三菱商事的第一把手)共同邀請、盛情款待,並向張誠懇表示,兩年前中方支付的那筆賠償金,一直原封不動地放在銀行裡,分文未用,實質上他們只是代中方保管了這筆資金。如果中方發話,任何時候他們都可以連本帶息,悉數歸還。

就此事請示時,小平同志說,看起來在與中國合作的問題上,西德企業家比日本企業家眼光遠一些,氣魄大一點,但日方索賠也是按合同辦事,並沒有錯。今後究竟從哪家進口,與哪家合作,應該主要看價效比,看哪家質量好、價格低、付款條件優惠、售後服務周到,特別要看對技術轉讓的態度。這幾點應該成為我國今後從國外引進先進裝置和技術的指導原則。

1978年10月,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的儀式。這是新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日。我也隨同前往,負責與媒體的聯絡和翻譯工作。

在大型記者招待會上,鄧小平先作自我介紹:本人鄧小平,以往幾十年間,曾經“三上三下”,“名聲”不大好。但是我這個人也有長處,就是敢講真話,堅持實事求是。

全場笑聲、鼓掌聲響成一片,嚴肅的記者招待會一開始就充滿愉快、和諧的氣氛。

當天為小平同志當翻譯的外交部老前輩王效賢大姐事後告訴我,她曾多次為多位中央領導當翻譯,這是第一次聽到這樣向外國人作自我介紹的。“三上三下”和“名聲”的譯法,讓她足足想了近半分鐘。

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由於職業關係,我們中的不少人曾多次訪問中國,有些人還在中國待過好些年,總感到有些中國部門、單位在接觸外國人時,往往都只宣傳、介紹中國的優點、長處,而有意無意地迴避缺點、不足。請問您怎樣看待這件事情?

小平同志回答:我知道存在這種現象,但自己很不贊成。因為這樣做,對中國沒有任何好處。相反我多次承認,今天中國在某些方面還相當落後,而且無需藏著、躲著。因為只有先坦率承認落後,才能千方百計、艱苦奮鬥,努力變落後為先進。猶如一個長相不怎麼樣的婦女,為了使自己也能美麗起來,就拼命整容、化妝,在臉上到處亂劃亂塗,結果不僅沒有變美,反而從一般的“其貌不揚”,變成了誰都不想多看一眼的“奇醜無比”,吃了大虧。今後我們中國絕不可能再做這類蠢事了。

又有記者提問:你怎樣看待日中兩國圍繞“尖閣列島”(日方對釣魚島的稱呼)的爭論?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

小平同志答:雙方各有各的主張,這樣爭來爭去、吵來吵去,沒有取得任何結果。今後再繼續這樣爭吵下去,肯定也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應該現實一點,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兩國間的良好關係,得以繼續保持、發展下去。至於其他問題,可以也只能留待下一代人討論、解決。他們肯定會比我們這一代人更聰明,更有智慧。

後來在從東京乘坐“新幹線”列車前往大阪訪問途中,隨行的幾位日本記者頗為自豪地問道,您乘坐的這輛列車,行進速度世界第一,目前時速可達160至180公里,請問您有何感想?

小平同志答:感到快,確實很快,從車窗向外望去,只見不少樹木紛紛向後倒去。不過我相信,今後我們中國會加緊追趕的,搞得好也許還有可能超過。

前些天,我坐在中國製造的平均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鐵上,自然而然想起了小平同志近40年前講過的這幾句話,心裡真是感慨萬千,懷念之情,不能自已。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