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20世紀40年代。
1940年夏秋之交,國民黨內的頑固派在郭沫若任職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製造輿論說:“擁護三民主義就必須加入國民黨,否則就是假擁護。”意欲強迫三廳工作人員加入國民黨。
郭沫若對此做出絕妙的回答。他說:“我們虔誠信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義。但是信佛不一定非做和尚不可;那些做了和尚的,我看並不都信佛。”
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派把“人民”“祖國”等字樣都認為是共產黨用語。他們據此發動“軍統”“中統”特務,查詢出版物,給作者戴上“紅帽子”,又憑藉權力對郭沫若在三廳主編的抗日書籍妄做指示說:“‘人民'’祖國‘等文字殊不妥帖,’人民‘一律改用’國民‘,’祖國‘改為’國家‘。”郭沫若反駁說:“’人民‘’祖國‘等字樣,早見於中山先生著作,是否一律改為’國民‘’國家‘?”頑固派群醜們被駁得啞口無言。
“要殺就殺我郭沫若”
1941年元旦剛過,陰霾籠罩著中國。新四軍九千將士遭到蔣介石軍隊襲擊。郭沫若怒火中燒。
1月18日上午,重慶天官府文化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內,郭沫若面對著當天《新華日報》上週恩來的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言不發。過了許久,郭沫若拿出一疊紙來,揮毫疾書周恩來題詞。案上擺了一張又一張。
“貼到外面去,貼到街頭去。”他請文工會的同志幫忙。
天官府街道附近,鬼影幢幢。“特”字號人物在窺探文工會內的動靜。
文工會院內,小青年李少清熱情地為新四軍死難烈士募捐,他原是孩子劇團的。突然,從外面衝進一群人來,把李少清抓走了。
“一個青年為新四軍捐點錢,犯了什麼法?你快給我放出來!”郭沫若怒不可遏地給張治中打電話,“我手下的人如有問題,責任在我。要關就關我,要殺就殺我郭沫若!”
五十歲的年紀不算很大,但在二十五年中創作了八十多部著作,字數達兩千萬,確實世所罕見。為此,1941年11月16日,重慶中蘇文化協會為祝賀郭沫若五十壽辰舉辦了盛大的茶話會。
茶話會在中蘇文化協會院內“文化之家”舉行,這裡有兩種特殊的景象:一是“文化之家”房簷前,掛著一支長約五尺、碗口粗的碩大毛筆,筆桿上刻著“以清妖孽”四個大字,這是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等人送的;一是到會人數將近兩千,三間大廳實在容納不下,很多人站在院子裡。主持會議和講話的人必須站在大廳門口,一會兒臉朝院子,一會兒又臉朝大廳。
馮玉祥將軍首先致辭,他要大家學習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奮鬥不息;老舍報告了大會籌備經過。接著張道藩、梁寒操、黃炎培、潘公展、沈鈞儒、周恩來、張申府等人作了講話,對郭沫若讚頌不已。周恩來贊郭沫若為繼魯迅之後的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尤其令人矚目。
郭沫若致答詞,語頗幽默謙遜。他說:第一,自己還是“吃奶囡囡”,為了想要多吃奶,所以接受各界的慶祝。第二,牧羊人總是鞭打落在後面的羊,今天我被慶祝,猶如落後的羊被驅趕前進,今後我不敢做落後的懶羊。第三,盧梭寫過一本《懺悔錄》,鼓勵別人加倍努力;燕昭王築黃金臺求賢,賢人紛紛來歸。這兩件事對今天的集會有這樣的意義:郭沫若這點成績可以得到這般鼓動,我們比之郭沫若,不是可以得到更高的鼓勵嗎?
巧奪天工聯名成詩
1942年4月3日,郭沫若的話劇《屈原》由中華劇藝社在重慶上演,從此山城到處響起《雷電頌》中“爆炸吧!爆炸”的吼聲,以發洩對黑暗統治的憤懣之情。重慶“霧季公演”,由此推上新的高潮。不久,周恩來在天官府文化工作委員會為《屈原》的演出舉行慶功宴上作了這段著名的講話:“在連續不斷的反共高潮中,我們鑽了國民黨反動派一個空子,在戲劇舞臺上開啟了一個缺口。在這場鬥爭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
這天的午宴上,大家高興極了。節目一個接一個。潘孑農和劉雪庵合唱《長城謠》,這首名曲的詞作者和曲作者,難得湊在一起高歌。著名川劇老藝人張德成清唱《別宮出征》,由於到會人多,他是站在一張方桌上表演的。
會上,大家熱烈要求郭沫若朗誦詩,他略一思索,四句五言詩脫口而出:“胡風沙千里,凌鶴張天翼。白薇何其芳,麗尼顧而已。”八位文化名人,兩人一組,既自成意境,又前後呼應。
聽眾立刻報以如雷般的掌聲,盛讚他巧奪天工,把這些名字組合得好。
抗戰八年間,大後方物價上漲。30年代是漸漲,40年代是暴漲。當時人民生活的困難,是今天的人們想象不到的。
郭沫若先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廳長,後為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官不算小,生活卻不寬裕。據郭老的孩子們講,他們小時候在重慶,夏天在街上想吃一支冰糕常不可得,媽媽於立群叫他們回家喝米湯解渴。又據老舍回憶,他在郭沫若家吃過飯,拿上桌的筷子長短不齊,盛菜的碗多有缺口。經濟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一年夏天,郭老的弟弟從家鄉樂山來,住郭老家。於立群持家的習慣是,早上喝稀飯,中午、晚上吃乾飯。郭老的弟弟對早上喝稀飯有點不習慣。郭老想將就弟弟的習慣,三頓都吃乾飯。吃稀飯有點鹹菜就過得去,吃乾飯就得炒菜,家中支付不起。郭老為此苦惱了好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天熱,早上、中午都吃乾飯,晚上喝稀飯反倒舒服。於是家中吃飯,把一稀兩幹改為兩幹一稀,開支沒有增加,郭老的弟弟也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