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日軍的鐵蹄長驅直入,侵犯到南京、上海一帶,並揚言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在這緊要關口,南京最高國防會議決定:為阻止日軍沿著長江進犯,封鎖長江航路。8月12日,一艘噸位達3360噸的“源長”輪以及其他20多艘輪船作為軍事防禦工事自沉於江底,在長江上構築了一條阻塞線。
江岸上,自願沉輪的“源長”輪的主人陳順通看著這悲壯的一幕,內心五味雜陳。
19世紀末,陳順通出生於浙江寧波,他因家中貧困,14歲就隻身跑到上海謀生,在某輪船公司做了一名船員。有一次出船時,他偶遇當時的國民黨主席張靜江,兩人由此相識。張靜江對充滿幹勁的陳順通說:“你如果想有番作為,可以來找我!”
陳順通雖然只是一名普通船員,但闖蕩江湖多年的他很清楚國家當時的形勢,男兒的熱血告訴他,國家正處於危難時刻,必須先顧國之“大家”,才能保全自己的“小家”。幾天後,陳順通便站在了張靜江的面前,得知張靜江真實身份的他格外激動,更加堅定了為祖國奉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不久,北伐戰爭開始。此時,陳順通在張靜江等人的舉薦下,已經成為國民航運公司副經理。國民航運公司名義上是貨運公司,實際上專為北伐運輸物資,甚至是革命黨人。槍林彈雨危機重重中,陳順通帶著航運公司開闢了一條北伐的革命航線。
透過這次經歷,陳順通明白了航運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1930年,他決定自己創辦輪船公司,為國家走出困境獻上自己的力量。一切準備妥當後,他拿出全部家當購下第一艘輪船,命名為“太平”輪。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陳順通以船東的身份進入了航運業,隨後又以“揚中華之威”之意,創辦中威輪船公司。
有了這艘“太平”輪打底,陳順通又先後購進“新太平”輪、“源長”輪等,其中威輪船公司很快在航運界嶄露頭角,並靠著誠信成為當時中國排名第一的獨資企業,陳順通也被稱為“船王”。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事業如日中天的他隨即陷入賦閒狀態。因抗戰前和日本有生意上的往來,日本人便抓住此機會前來勸降,每次都遭到陳順通的嚴詞拒絕,他寧願事業停止也不願意給日本人做事。也就是在這時候,陳順通接到因抗戰需要透過沉船封鎖長江航路的訊息,他帶頭響應,將“源長”輪自沉於江陰。
其後的兩年中,陳順通不止一次接到電報,時刻準備再次沉輪。那時,中威的幾艘輪船,在有兩艘外借無法討回、“源長”輪已沉的情況下,陳順通實際掌控的只剩下“太平”輪。“太平”輪每次駛入封鎖線附近,對於陳順通來說都是一種煎熬,但他為了國家義無反顧。
1939年6月,日軍為了佔領寧波,接連對寧波鎮海進行大轟炸,情勢十分危急。陳順通再次接到電報:將“太平”輪沉於甬江出海口的主航道。他當即下令,“太平”輪馬上自沉。6月27日晚,在甬江出海口,隨著一聲巨響,“太平”輪搖晃了一下,慢慢下沉。
沉掉這最後一艘船,等於親手毀掉了自己辛苦打拼多年的事業,陳順通面容悲傷,內心卻異常堅定,他告訴家人,我不是軍人,本輪不到我毀家紓難,可是如今國已不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了國家,我願意傾盡所有。
輪船雖沉,但作為一介平民的他在抗戰中的愛國之舉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