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換武器

[ 歷史故事 ]

1945年10月10日,毛澤東由重慶談判歸來。次日,時任八路軍太嶽四分割槽司令員的唐天際,奉命出征東北。

出征東北

幾經輾轉,唐天際率領幹部團隊到了吉林的海龍縣,找到東北局。東北局領導給唐天際等人介紹情況,說:“目前,東北的形勢非常複雜,國民黨的新一軍、新六軍,依仗美式裝備,來勢兇猛。中央指示我們要集中力量,先佔領北滿、東滿和南滿的部分城市與地區,一邊防禦和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一邊發動群眾建立政權,這就叫‘讓開大路,佔領兩廂。你們這些幹部,分配到北滿、東滿和南滿這些地區工作。”

根據東北局的安排,唐天際與謝扶民、孔石泉等幾名幹部,被分配到東滿的吉東地區工作。唐天際任吉東分省省委書記。

吉東與蘇聯、朝鮮接壤,背靠蘇聯,面向東北腹地,對打通與蘇聯的通道,溝通南北滿的聯絡,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945年12月,四平、長春、瀋陽先後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吉東成為蘇軍和八路軍連線南滿和北滿的唯一通道。

唐天際一手抓發動群眾,一手抓武裝組建。他先把間島警備區(間島系偽滿洲國的行政省)編為吉東軍區,接著改編各縣的保安團,組織幾個團為軍區的直屬部隊。同時,把當地的煤礦、鐵路、水泥廠的工人武裝起來;組織工作隊到農村,開展鬥地主、反惡霸活動,發動翻身的青年農民參加革命隊伍。

為了解決武器彈藥問題,唐天際組織力量收繳地主、土匪的武器,但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部隊需要。

達成協議

一個偶然的機會,唐天際瞭解到,蘇軍在殲滅日本關東軍時,繳獲了大批武器,他派謝扶民(時任吉東軍區參謀長)帶幾個人,瞭解蘇軍武器庫的地理位置和管理情況。

謝扶民回來說:“蘇軍的這些武器倉庫,設在離這裡只有三十多華里的山溝裡。他們對武器管理比較松,對準備運回蘇聯的機器裝置管理比較緊。蘇聯士兵大都愛喝酒。”

唐天際想,蘇聯作為二戰的勝利國,近來收繳敵人的武器太多,蘇軍對繳獲的武器彈藥不怎麼看重。衛國戰爭後,蘇聯的食品奇缺,在嚴寒地帶佈防的蘇聯士兵,都把白酒視為奢侈品。他把大腿一拍,興奮地說:“就在這上面打主意。”

謝扶民一時沒明白過來。

唐天際說:“你帶上一個翻譯,跟我去一趟。”

蘇聯紅軍的武器庫,由一個營的兵力看守,唐天際他們來到倉庫,找到營長,協商用白酒換武器。

一開始,這個營長堅持一瓶白酒換一支步槍。經過反覆協商,他們達成協議,一瓶白酒換一支步槍和一百發子彈。

多帶白酒

第二天早飯後,唐天際先安排謝扶民去買十箱白酒,另買幾瓶好一點的。而後叫了十多位年輕力壯的戰士,開著兩輛大卡車,冒著紛飛的雪花,向武器倉庫駛去。

一到倉庫,唐天際叫謝扶民拿出一瓶好一點的白酒,先邀請哨兵對飲。酒至半酣,唐天際從口袋掏出協議書給哨兵看。

哨兵歪著頭,搖搖晃晃接過協議書,見是營長親筆簽署的,就透過翻譯,對唐天際和謝扶民說:“你們把白酒卸下,自己開車到倉庫裡去裝吧。”

唐天際笑著向謝扶民一使眼色,謝扶民會意地將一瓶酒塞進哨兵的大衣口袋。

哨兵高興地說:“今後,你們需要武器,多帶些白酒來就行。”

唐天際點點頭,指揮謝扶民等把汽車開進倉庫,滿滿地裝了兩卡車槍支彈藥。

回到駐地,唐天際對謝扶民說:“白酒換武器,懂了吧?”

謝扶民望著堆滿兩卡車的槍支彈藥,抖抖身上的雪花,欽佩地說:“沒想到您不僅會帶兵打仗、會做政治思想工作,而且還是一個做生意的高手啊。”

唐天際一笑,詼諧地說:“毛主席不是教導我們要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嘛。”

槍支彈藥問題解決後,唐天際把擴大地方部隊與擴大正規部隊結合起來。很快,各縣的地方武裝發展到一個建制團,省軍區直屬正規軍發展到一個建制旅。整個吉東地區被牢牢控制,為解放整個東北地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