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核心

[ 歷史故事 ]

二戰結束後,美國將未曾在戰場上投擲出的第三枚實戰型原子彈送回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繼續進行研究測試。然而這枚未曾被引爆的核彈的放射性核心卻成為了研究參與者們的噩夢。

1945年8月13日,“惡魔核心”已經蓄勢待發,靜靜地等待著向驚魂未定的日本展示自己的威力,彼時的日本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致命打擊所帶來的混沌之中,前兩次核彈轟炸引起的眩暈感始終籠罩著整個島國。

一週之前,“小男孩”剛剛在廣島引爆,隨後不久,“胖子”又被投擲到了長崎。這是兩枚迄今為止首次(也是僅有的兩次)用於實戰的核彈,據稱核爆造成了近20萬人殞命,如果當時局勢稍有差池,隨之而來的第三次致命核打擊將繼續敲響地獄喪鐘。

但歷史自有其安排。

長崎繼廣島後頃刻間化作廢土,驗證了世上並不存在什麼僥倖。日本政府當即於同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裕仁天皇誦讀的《終戰詔書》在日本無線電臺廣播,拉開了日本向同盟國集團投降的序幕。

同一事件對不同處境的人影響不盡相同。對於多數日本普通民眾來說,這是他們平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天皇的“玉音”,但對於身處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執行Y計劃的科學家們來說,這件事讓他們蹙眉難舒。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精心研製的第三枚核彈的放射性核心──一個重達6.2千克的鈽鎵合金球,將不再有用武之地。

如果戰爭雙方衝突愈演愈烈,那麼這個鈽核將被填充到第二顆“胖子”內部,並在四天後引爆於日本某個城市的上空。

但事實上,命運給這些可悲的靈魂判處了緩刑,此時位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這顆代號“魯弗斯”的核彈核心將被該機構保留,用於後續的研究測試。

而正是在對它進行測試時,這枚被世人遺棄的核武器收穫了那個令它遺臭萬年的惡名──“惡魔核心”。

噩夢的開始

第一起事故發生在日本投降後的一週之內,也正是“惡魔核心”被取消轟炸任務的兩天之後。

核爆任務也許永遠不再重啟,但待在實驗室裡的“惡魔核心”依舊蠢蠢欲動,伺機尋找著殺戮的機會。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他們用“惡魔核心”進行臨界實驗時承擔的風險瞭然於心。臨界實驗是一種測定核裂變物質臨界點的方法,鈽在臨界點將變成超臨界狀態,此時發生的鏈式反應將釋放致命輻射。

參與曼哈頓計劃(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Y計劃也是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的科學家用這個“把戲”測量──需要多少通量的中子才能夠引發危險的自持鏈式裂變反應。

他們甚至給這個高風險的實驗起了個戲謔的諢名──“捋虎鬚”,暗示著這項操作的危險性。科學家們心知肚明,自己很可能引火上身。

惡魔確實纏上了實驗室的一名物理學家──哈利·達格利恩。

1945年8月21日晚,達格利恩在晚飯後回到實驗室,在沒有其他科學家(僅有一名安保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獨自進行臨界實驗,這顯然是違反安全操作規範的。

在達格利恩操作的時候,他將球狀的鈽核用碳化鎢砌塊圍築起來,這些砌塊能夠反射鈽核釋放出的中子射線,使其逐步接近臨界狀態。

一塊又一塊,達格利恩在鈽核周圍搭建起反射中子的壁壘,直到他的中子感測器指示再加一塊碳化鎢,鈽核便會達到超臨界狀態。

他想拿走一塊碳化鎢,但不湊巧的是,他不小心手一滑,把砌塊直接磕到了鈽核表面,瞬間引發了超臨界狀態,繼而產生了一束藍光和一股熱輻射。

達格利恩移走了砌塊並迅速退離,與此同時他感到手掌一陣刺痛。

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太晚了。

剎那之間,他已經受到了致死劑量的射線照射。之後,他那被射線燒傷的手掌出現潰爛,在經歷數週的噁心不適和劇烈疼痛後,他最終陷入了昏迷。

事故發生25天后,他便永遠閉上了雙眼。那名值班的安保人員也受到了非致死劑量的輻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