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船, 市府發出一號令

[ 歷史故事 ]

一、

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踏步勝利南下,隆隆的炮火聲,震得上海灘“咚咚”作響。

民以食為天,金圓券日益貶值,短短几個月,米價就狂漲猛跳一百萬倍。於是,糧食越發成為人們手中的硬通貨;糧食,更是敵我雙方爭奪的“軍需”物品,國民黨部隊甚至公開武裝搶糧。

這一天,順源茶莊來了幾個顧客。高個子老劉壓低嗓音傳達了上海局指示:首先上海周邊各地,尤其像朱家角這樣的“米業大戶”城鎮,要捐獻糧食,支援解放大上海;其次要注意保護糧食,特別防止國民黨武裝搶糧。

江南古鎮,推門見河,出門搖櫓,魚米之鄉,聞名四方。那時,朱家角米業十分興旺,日吞吐量達兩三萬斤,漕港河裡停滿南來北往的商船,各糧行倉庫囤積糧食數量估計在1500萬斤。無怪乎人們常說,三涇(泗涇、朱涇,楓涇)不如一角(朱家角),松江一灘不及朱家角一爿(米行)。

話說有個鄭一凡,開了家三開間門面的米行。鄭老闆走過三關六碼頭,四海之內皆朋友,樂善好施,人緣極廣。他很樂意地接受了委託,透過傳資訊,作宣傳,聯絡感情,已經得到民眾秘密捐糧20餘萬斤,分別存放在暗處。鄭一凡不敢怠慢,小心翼翼把捐糧的數量藏點清單流水賬,迅速制訂成冊,悄悄地託給表哥、朱家角商貿會會長徐守業隱藏,待到合適機會,通通交給共產黨政府。

誰料,國民黨也沒閒著,聽到風聲,派出武裝機帆船,時不時沿澱山湖遊蕩。為首的“三角眼”連長,專盯著運糧船下手,輕則,讓人家連船帶糧皆失;重則,說你通共,性命難保。其間,一批糧食就這麼落入敵人的口袋。鄭一凡頓足捶胸,鬱悶啊。

5月的一個深夜,古鎮上商店鋪子關門打烊,前方隱約傳來零星的槍聲,通往崑山的一條小路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偵察營孫營長帶領戰士們,火速進駐朱家角。就這麼著,第二天宣佈解放了朱家角,又過幾天,隨即成立了“蘇南行政松江專區青浦縣朱家角市委員會”。

朱家角市領導馬不停蹄,號召民眾捐獻糧食,支援大上海解放,並把此項工作列為重中之重。鄭一凡放下手頭工作,協助政府走街串巷清點戶籍,填寫捐糧數量,忙得不亦樂乎,心頭甜滋滋的。

朱家角市政府發出一號令,一週後開船送捐糧。至此,朱家角鎮內,碾米機機聲隆隆,刨子鋸子齊參戰,編織草包緊鑼密鼓,人們唱著“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沉浸在喜悅的氛圍裡。

誰知,就在這時,徐守業被人帶走了。

二、

徐守業不見了?鄭一凡腦袋轟然炸響,三步並作兩步,向朱家角市政府彙報。

徐守業家大業大,專營五金機械批發生意,是鄭一凡的表哥。當初,徐會長主動把捐糧“聯絡圖”收入保險箱,替鄭一凡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徐守業失蹤了,鄭一凡能不急嗎?

就在上午,徐會長到鎮上江南茶館聽書,正聽得津津有味,忽見夥計走來,附在徐會長耳邊,說門外有人求見。徐會長禮帽長衫穿戴完畢,跟著來人,走出書場。兩人走到何家橋殺牛弄堂口,來人突然拔出手槍,頂住徐會長腰部……有人曾見一葉扁舟載著徐會長漸漸遠去。

晚上,一夥蒙面大漢突然闖進賬房先生的家裡,把賬房先生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而後,匪徒用槍指著賬房先生,凶神惡煞般來到商貿辦公室,逼著他把所有櫥門全部開啟,通通捋進包裡。牆角邊,躲著一隻老大的鐵皮箱,鐵皮箱有上下三格,任憑匪徒手腳並用,第二、第三格抽斗就是拆不開,敲不爛,怎麼弄仍舊巋然不動。賬房先生哭喪著臉說:“機關是徐會長設定的,阿拉小八臘子怎麼曉得呢?”匪徒無奈,只得走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