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7年9月秋收起義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經歷了“三落三起”,毛澤東面對每一次打擊和挫折,是如何反應的、如何選擇的,他在低谷時的思維和行為是什麼,他是怎樣“忍”和“等”的?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三灣改編中首創“支部建在連上”制度。然而,毛澤東向井岡山進軍的正確路線,卻被共產國際代表羅米納茲視為“臨陣脫逃”。1927年11月,“左”傾盲動主義佔據統治地位的黨中央,對毛澤東作出了錯誤的“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處分決定。
1928年3月,中國共產黨湘南特委代表來到井岡山,貫徹中央的“左”傾盲動政策,指責井岡山“行動太右,燒殺太少”,批判毛澤東是“右傾逃跑”“槍桿子主義”,並把中央開除毛澤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決定誤傳為“開除黨籍”,取消以他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改組為不管地方只管軍事的師委。這樣,使毛澤東一度成為“黨外人士”,只能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還強令革命軍離開井岡山,這是毛澤東領導地位經歷的第一次低谷。但他的革命意志沒有一點動搖,開始積極地履行新的職務,他向指戰員講話: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可是中國有句俗話,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大家群策群力,不愁打不好仗。
湘南特委代表命令他將隊伍開向湘南,配合湘南暴動。毛澤東服從命令,把隊伍帶到湖南酃縣中村(井岡山邊沿地區),進行部隊整頓,搞土改試點。此時傳來兩個好訊息:一件是看到中共中央檔案,澄清了將毛澤東“開除黨籍”的誤傳,毛澤東又可以在部隊中發揮領導作用了;另一件得知朱德、陳毅、王爾琢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在發動湘南暴動後遭遇強大敵軍追擊,正向井岡山方向撤退。毛澤東立刻派袁文才、王佐率第二團前往接應,自己親率第一團阻擊國民黨追擊部隊,並派何長工去尋找朱德部隊。4月24日前後,兩支部隊在寧岡礱市會合,部隊合編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同年9月,毛澤東、朱德率部隊重新返回井岡山,並對黨組織進行了整頓,使黨組織更加純潔,戰鬥力也大大增強。1928年10月4日,在茅坪召開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重新組織了中央前委,毛澤東任書記。11月4日,紅四軍舉行第六次共產黨代表大會,選舉23人組成軍委,由前委領導,前委還領導地方黨。這樣,毛澤東在紅軍黨內的領導地位得到恢復。
這一時期,毛澤東開始實踐把創立紅色政權的政治鬥爭同黨的自身建設結合起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連同三灣改編時“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建設思想,共同構成了黨的建設思想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