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招禍
清朝有個姓陳的江蘇巡撫,某天路過一家藥店時,看到牌匾上題了三個大字:半半齋。他想來想去都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吩咐衙役把這家藥店的主人帶回來。
陳公回到官署,一直忙到很晚。第二天,他才想起那個藥店牌匾的事,就派人去把藥店老闆叫來。藥店老闆一出現,眼前的情形讓他大吃一驚:藥店主人身上被加了沉重的鐐銬,臉有傷痕,走路搖搖晃晃。
陳公急忙命衙役解掉鐐銬,問他匾名有什麼含義。他回答道:“不過是取半積陰功半濟貧之意,沒有特殊的含義。”陳公聽完,又問了一句:“你臉上的傷是怎麼回事?”
藥店主人聽罷,竟然當眾大哭起來。原來,衙役以為他犯了什麼大罪,對他百般折磨。他自己莫名其妙被抓,疑是被同行誣陷,於是捎信回去,讓家人出錢周旋官府內外,微薄的家產已被折騰光了。
陳公感覺十分懊悔,沒想到自己的一時好奇,竟然讓一個人傾家蕩產。他當即自掏腰包,彌補藥店主人的損失。
一個老老實實做生意的老百姓,竟因牌匾上題的三個字引來牢獄之災,可見當時的清朝官府已經腐敗到了什麼程度。
金頭將軍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四川大金川土司作亂,張廣泗被調任為川陝總督,前往四川平叛。張廣泗到了金川,發現當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土司依據世代經營的“水淹七軍”能夠奏效,但這碉樓卻聳立在高高的山頂上,張廣泗又不是蛇精娘子白素貞,沒有水漫金山的法力。思來想去,他想到了一招:碉樓對碉樓,封鎖溝對封鎖溝。你不是佔據高樓不出來,周圍又挖了壕溝,讓我的兵馬攻不上去嗎?那我就再在你的壕溝外圍再挖一道,不,幾道封鎖溝,在四周再建幾座碉樓。我進不去,你也出不來,我活活困死你。你的碉樓裡有暗渠,也有糧食?那沒關係,有暗渠就一定有地下水道,我派人挖斷它,渴死你。水道想盡辦法也找不到?那算了,你的碉樓裡總不能種地吧?即使你和你的祖先叛亂前準備得再充分,把糧食塞滿了碉樓,但你那麼多的烏合之眾,又能吃幾年?再說,還有燒的呢,你總不能天天吃生肉、嚼青稞粒堅持一輩子吧?
就這樣,張廣泗把守著金川外圍,和土司們鬥智鬥勇,整治得反叛的土司叫苦連天,眼看著叛亂者就要堅持不下去了,遠在京城的乾隆皇帝卻再也等不及了,他駁回了張廣泗以碉樓對碉樓的奏疏,命令大學士訥親為經略,起用嶽鍾琪軍前效力,前往四川平叛。二人一到金川,便一齊奏疏,彈劾張廣泗玩兵養寇,貽誤軍機。
張廣泗被鎖拿進京問罪,一路上不住地喊冤不說,到了京城,他見了乾隆皇帝仍然是一口一個俺沒錯,俺全有理,俺全做得對。結果惹得親自在瀛臺問話的乾隆皇帝龍顏大怒,親口下令:“給老子打,動重刑,上大刑。”
滿清十大酷刑都用上了,可張廣泗面對親自到大獄裡來問他話的乾隆皇帝,仍然是那句話:“俺沒錯!俺無罪!”
好面子的乾隆皇帝被張廣泗氣得下不了臺:既然你沒錯,那就是我錯了唄,下令撤你職的天子錯了唄。好你個膽大妄為的張廣泗,你竟敢惡毒攻擊至高無上的天王老子有錯,那我就再也留你不得。來人啊,推出午門外斬首。
張廣泗被斬首後,屍身屹立不倒。監斬官大驚,上報乾隆。乾隆不信,便親到午門外去看,見狀驚駭莫名,作揖道:“張愛卿,我砍了你的人頭,還你個金頭,你躺下休息吧。”見無用,又許諾了一大堆好處,屍身依然屹立,最後逼得乾隆沒法兒,湊近張廣泗的屍身,悄聲道:“張老兄,你沒錯,我錯了,殺錯好人了。”話一出口,張廣泗的屍身轟然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