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的國寶
“戰國水晶杯是在1990年發現的。”1990年五六月份,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在工廠旁邊山坡上取土時,挖出了一些原始瓷器。文物部門在現場調查後認為這裡可能有大型墓葬的存在,有必要進行考古發掘。當年的10月,發掘工作正式開始,發現了編號為90-1的戰國土墩墓一座,出土了包括水晶杯在內的一批文物。
這座墓葬是杭州地區發現的戰國時期最大的墓葬。墓室約15米長,5.4米多寬。墓中有熟土二層臺,墓室裡面有排水溝。更罕見的是,墓中有大量的木炭。在二層臺的邊上有寬20厘米,高30厘米的木炭層,墓底也鋪有木炭。
在發現了墓室裡的木炭層後,考古隊員們使用一邊削尖的毛竹一點點地清理。“當時的天氣很好,一個多月沒下雨。有一天,工作人員在清理時,突然被一道刺眼的反射光晃了眼,這道反射光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大家就順著這個地方清理,最後發現了水晶杯。”墓葬中的棺材沒有了蹤影,水晶杯的旁邊還出土了一些墓主人隨身佩戴的玉器、瑪瑙等小型器,著名考古學家杜正賢推測水晶杯出於墓葬的棺中。
戰國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狀自然結晶。
它的墓主人是誰
這座墓不僅規模大,出土的隨葬品數量也很多,並且製作十分精美。戰國1號墓墓室內出土的陪葬精品器物共計34件,除了這件珍貴的水晶杯外,還出土了原始瓷器、陶權、漆器、瑪瑙環及玉璜、玉虎、原始瓷編鐘等文物。
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誰?有人認為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派駐到杭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有人認為墓主人是楚滅越以後,楚國派到杭州地區的最高長官。戰國中前期,越王無疆征伐中原,北上攻齊。齊王於是派出使者,遊說無疆西征楚國,以為遺禍之計。無疆聽信齊使說辭,舉兵西向伐楚。楚威王早有準備,引大軍攻打越國,殺無疆,盡得吳越之地,同時北路大軍在徐州大敗齊軍,奠定了楚國在長江流域泱泱大國的地位。平定吳越之地後,楚王便委派官員,前往吳越之地施政行令、駐軍撫民。
這座墓的墓道對著山頭,楚國這種型別的墓葬比較多。墓中的二層臺、排水溝之類的設施,在戰國時期的越國文化區內很少見,但是在楚文化中很明顯。最重要的是,這個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器物,楚國的風格明顯。例如在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基本都是禮樂器,如編鐘等,與楚國的禮樂器相似。那麼,水晶杯是實用器還是禮器呢?水晶杯應該是墓主人用來喝水、喝酒的。如果是禮器的話,它應該是雕刻花紋的,但是這件水晶杯沒有花紋。
水晶杯有三個謎
談到對水晶杯的研究,首先是水晶杯的材料問題,它是天然水晶的材質,我們國內現在找不出這樣的高純度水晶。這麼高的純度,這麼好的水晶,國內是沒有的。即使到了現在,光是這樣的水晶價值就非常高了。但是也不能判斷古代有沒有這樣的水晶。所以到現在為止,水晶的來源還是一個謎。
這件水晶杯是由一整塊水晶製作而成的,如何取芯是一個問題。首先是水晶的硬度很高,很難加工;其次,杯子是斜壁,上面寬,下面窄,這就導致了加工更加的複雜。“蘇秉琦先生在看到杯子之後,對它的製作工藝很疑惑。他當時講,可能使用了和玉器一樣的製作方法,用了管鑽的方法;也可能使用金剛砂磨。”杜正賢說。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拋光。外壁拋光相對簡單一些,但是因為水晶杯上寬下窄的特點,手伸不進去,裡面的部分很難打磨到。古代人是如何把內壁和底部打磨得那麼光潔平整,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