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拾貝:賊知府等

[ 歷史故事 ]

賊知府

清代康熙初年,郭某被任命為安徽池州知府。領取委任狀後,他攜家帶口前往赴任。誰知中途遭到一夥兒攔路賊的劫掠,知府本人及家眷隨從共六十餘人遇難,只有他年輕貌美的妻子和懷中抱著的幼子僥倖活命。盜賊首領將二人佔為己有,又在郭知府的行李中找到委任狀,遂冒郭知府之名,先上省城報到參見上司,然後帶上郭知府妻兒和三十多個賊弟兄,堂而皇之地赴任去了。

賊知府雖系盜賊出身,但處理政事精明能幹,闔府上下都敬重他,沒多久就贏得一片讚譽。唯有一事令上司不甚滿意,那就是池州府徵收的錢糧賦稅,一直沒有上繳解往省城。上司多次查問,賊知府都上報說:“錢糧起運是件大事,我必須親自押送。但我又不能每筆錢糧都往返跑一趟,只能等到積累得多時再押送省城。如果不相信,可派人前來檢查。”上司派人檢視池州府庫,果然滿倉滿庫的都是錢糧。上司非常高興,誇他精明能幹。

人到富貴時,自然親朋友。郭知府的一些鄉親陸續前來池州探訪,賊知府總是派人盛情地將探訪者接入府內,偷偷殺死。如此久了,郭知府妻子的哥哥心中生疑,對家人說:“我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到了池州,湊巧就碰上賊知府出巡。他發現轎中走出的竟不是自己的妹夫,不由得大吃一驚。他隱瞞身份,結識了知府衙署內的伙伕,進入知府衙署專門負責挑水。

有一天,他看見自己的妹妹,正想上前說話,妹妹又是擺手又是使眼色,讓他不要聲張。過了一天,他再進知府衙署內挑水,妹妹寫好一封密信,悄悄拋給他。出了府衙一看信,才知道妹夫早已被盜賊殺害。他不敢聲張,星夜趕往省城,秘密地向巡撫大人控告。巡撫大人考慮到這三十多人個個都是亡命之徒,如果強行緝捕,萬一走漏風聲,很難一網打盡,便設計智捕。聽說賊知府這夥賊弟兄中許多人精於會計,巡撫便派人對賊知府說:“各縣錢糧賬目不清,聽說你手下有不少精通會計的人,能否派些人為我分赴各縣核算賬目?”

賊知府自然同意,挑選了一批人。巡撫大人每縣派兩人,讓這些人分頭去報到,將這夥盜賊勢力分散,分別逮捕。巡撫大人又藉口有事,召賊知府前來。賊知府根本沒料到這是一個圈套,一進巡撫大人的衙署,立即被士兵拿下。巡撫大人又派出一隊精悍人馬,日夜兼程趕到池州府,將留在知府府衙中的剩餘盜賊一併擒獲。

開堂審訊,賊知府供出全部犯罪事實。他的府庫中已收存了八萬兩銀子,如果不是事情突然敗露,稍晚一步,他和他的賊弟兄們就會捲款潛逃。罪行查實之後,驗明正身,賊知府和他的三十幾個賊弟兄被處以死刑。

宋人講誠信

安慶府望江有一位以冶鐵起家的富翁叫陳國瑞,他想尋找一塊墓地安葬過世的母親,但看了許多地方都不滿意。風水先生王生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在鄰村訪得一塊吉地,是一位張姓老漢的產業。

陳國瑞只打理冶鐵生意,家中一應事務都交由兒子負責,王生便與陳的兒子商量買地的事。他提醒道:“陳氏卜葬,周圍數百里沒人不知道。如果說實話,賣家就會抬高價碼。”於是小陳就讓冶鐵場的人到張翁家買豬,藉機稱讚山上的樹木,表示冶鐵場缺炭,願意買這座山伐薪燒炭。張翁答應,數日後雙方以三萬錢成交。陳國瑞看了這座山,感到很滿意,於是經過一番籌備,就將母親安葬在這裡。

第二年清明掃墓,陳國瑞忽然問此山得自何人,花了多少錢,其子以實告。老陳又問王生,如果告知對方買山為墓,要用多少錢?王生回答:“以時價商之,少說也得三十萬錢。”

老陳回家後馬上吩咐準備酒席,將張翁請來熱情款待。張翁告歸,老陳命在正堂重擺宴席。酒過三巡,老陳拿出三百緡錢(一緡等於一千錢)和一些綢緞放到臺階上,舉起酒杯對張翁說:“我買您的山場來安葬母親,人們都說價格太低了。請以這些錢物為您祝壽。”張翁很錯愕:“我過去伐山賣薪,收入不超過一千錢,如今賣三萬已經不少,如此鉅款哪裡敢當?”

老陳說:“不然。本來買地是為作墓地,卻假說為了冶鐵,犬子貪圖一時的小利,欺騙了您。人都說價值和價格應當一致,所以您一定要收下這些錢。我這樣做,也是為了羞愧像我兒子這樣見利忘義的人。”張翁固辭:“生意已經成交,價格又超過價值,你想當君子,老夫雖然卑賤,難道就能被強迫接受不義之財嗎?”

倆人一直爭執到天亮,張翁拂袖而去。陳國瑞怒對其子說:“這件事是你做下的,你必須把錢送給他!”其子不得已,只好瞞著張翁,把錢偷偷送給了張翁的兒子。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