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打敗跨國公司

[ 歷史故事 ]

民國年間,曾圍繞不起眼的肥皂爆發了一場大商戰。交戰的一方是世界級托拉斯、英國利華兄弟公司(即今天的聯合利華公司),另一方則是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民族醫藥企業五洲大藥房。

英國利華兄弟公司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工業巨無霸,在肥皂工業中更處於領先地位。上海開埠後,利華兄弟就在上海投資興辦制皂企業,併吞並了一系列小制皂廠,發展成為遠東最大的制皂廠。

五洲大藥房創辦於1907年,由滬上鉅商黃楚九、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夏瑞芳等人出資創辦,主打產品為由傳統中藥研製而成的各類補藥。1911年,五洲大藥房聘請項松茂擔任總經理。

項松茂出任總經理後,一方面繼續各類中藥產品的開發,另一方面也在西藥業務上加以開拓。但當時中國西藥力量薄弱,即使五洲大藥房這樣的大店,其製作的西藥也不過是利用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而已。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中國湧起了抵制洋貨、振興國貨的熱潮,一直想以實業救國的項松茂決定設廠自行研製西藥,與西方藥廠相抗衡。

當時恰好有德國商人要將設在徐家彙的肥皂廠出售,項松茂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其盤下。項松茂的考慮是,該廠機器裝置齊全,購入後製作肥皂可以打破西方對中國肥皂市場的壟斷。此外,制皂的一些裝置也可用來製作藥品。在盤下肥皂廠後,項松茂即將五洲大藥房製作西藥的工作間全部遷入肥皂廠內,並將廠名定為“五洲固本皂藥廠”,分設製藥與制皂兩部。

但項松茂卻沒有獲得製作肥皂的技術。肥皂廠的德國商人只售賣機器,對製作肥皂的工藝卻嚴加保密。於是,項松茂從人才著手,網羅了一批化工系大學畢業生擔任技術骨幹,予以高薪,進行肥皂研製工作。為了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還設立松茂小學,凡職工子弟均可入學;設立醫療處,為員工提供醫療服務等。

為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項松茂還特意派遣肥皂製作部主任喬裝打扮,潛入設在上海的利華兄弟肥皂廠當了9個月的工人,刺探出其技術上的秘密。這樣,經過多重努力之後,項松茂成功研製出高質量的肥皂,並定名為“固本肥皂”。

固本肥皂問世後,其最大敵手自然是英國利華兄弟公司的祥茂肥皂。在原料上,利華兄弟公司遍佈全世界的種植園,能為其提供質優價廉的原料。而在製作肥皂的重要材料燒鹼上,利華兄弟公司也得到了英國公司優惠價格的支援。此外,利華兄弟公司所擁有的財力與技術,這些都不是五洲固本皂藥廠所能匹敵的。

項松茂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質量取勝,其所生產的固本肥皂,外表堅實,顏色純一,去汙力強,持久耐用。相比之下,利華兄弟公司所產的肥皂外觀較差,去汙力也不足。為了證明固本肥皂的質量,五洲固本皂藥廠特意在各銷售點進行現場展示,在兩大碗清水中分別放入固本肥皂和祥茂肥皂。結果一段時間後,祥茂肥皂徹底融化掉,而固本肥皂仍很堅挺。

為了打敗固本肥皂,利華兄弟公司採用降價傾銷的手段。最初固本肥皂定價是每箱六元七角,祥茂肥皂就定價五元三角。雖然祥茂肥皂價格較低,但是固本肥皂質量好,仍然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不得已之下,利華兄弟公司再次降價,將每箱的價格逐步降到四元四角、三元。為了應戰,五洲大藥房給予項松茂全力支援,相應降低肥皂價格,並透過旗下系列補藥的利潤來支撐肥皂大戰。

民國時期的中國,肥皂尚為一新鮮且奢侈事物,當時只有城市中的白領方能享用得起。魯迅在1924年的《肥皂》一文中寫道:四銘先生上街買肥皂,看了六七樣,都要四角多,沒有買;看一角一塊的,又太壞,沒有什麼香。便挑定了那綠的一塊,兩角四分。他回到了家把肥皂交給四太太,四太太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捧孩子似的將那葵綠色的東西送到鼻子下面去”,並說“唉唉,這實在是好肥皂”。魯迅寫《肥皂》一文,恰好是肥皂大戰正酣之時,儘管雙方不斷削價,但市場上一般肥皂價格仍要兩角四分。按照當時的物價指數,這是相當高的價格了。為了佔領肥皂這個巨大市場,雙方都不惜血本,展開大戰。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國人奮起抵制洋貨,提倡國貨,固本肥皂一時熱銷,日銷量達五百箱之多,而利華兄弟公司的肥皂則賣不動,設在上海的肥皂廠一度倒閉關門。在固本肥皂熱賣的基礎之上,項松茂繼續擴張業務,推出一系列肥皂品牌如“嫦娥”“美女”等。

項松茂不但透過商戰大力宣傳民族品牌,抵制洋貨,更身體力行,參與各類愛國運動。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五洲大藥房第二個店瀕臨前線,一些留守店員被日軍查出有義勇軍服裝而被捕。項松茂隻身前往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交涉,結果與被捕店員一起被日軍槍殺,時年52歲。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