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長”道“短”

[ 歷史故事 ]

戰國時期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就在這時,神偷主動請戰。

在夜幕的掩護下,他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計程車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髮簪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此乃善於用人之長也。

《涇野子內篇》中還講了個用人之“短”的故事的日子一定不好過。但西鄰讓五個兒子中質樸老實的務農,聰明伶俐的經商,失明的占卜,背駝的織布,腳跛的紡線,結果全家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和和睦睦。不難看出,西鄰成功的奧妙,在其用人善於“短”中見“長”。

用人還要善於揚長避短。三國時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人人皆知。馬謖精通兵書,向諸葛亮獻計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助力諸葛亮取得了“七擒七縱”孟獲、“南人不復反矣”的戰果。可諸葛亮在“街亭之戰”中,卻忽視了馬謖之長而用其短,讓這個智謀型的人才帶兵打仗,結果街亭失守。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