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害己的美國生化戰

[ 歷史故事 ]

2021年5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到,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德特里克堡基地與侵華日軍731部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事實上二戰後,美國不但沒有起訴日本731部隊的頭目石井四郎,反而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建成第一座生產細菌戰劑的設施,開展大規模生物戰劑研究和生產活動,並建造了生產孢子構成的微生物、毒素、病毒、立克次體、破壞植物的細菌設施。據公開報道,1951年到1969年,美國生產了36000千克小麥莖鏽病菌戰劑;1951年到1957年,美國生產了大量裸麥莖鏽病菌戰劑;到1968年,美國生產儲存了900千克水稻裂殖胞戰劑。1951年5月6日,美軍在朝鮮戰場上進行了首次化學戰,使用細菌武器,但最終未能改變戰局。

由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在生化武器研究領域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此二戰剛結束,美國情報部門就實施了一項代號為“雪峰”的尋找納粹生化戰科學家疾病中心”的創始人。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投入55萬人結果被打得焦頭爛額,進退兩難。為了挽救失敗的命運,美軍又想到了生物戰,並於1961年12月制訂了代號為“農場僱員計劃”,開始把綠色劑、粉紅色劑、紫色劑、橙色劑、白色劑、藍色劑等植物殺傷劑裝入罐子裡空運到越南戰場。

應該說,“農場僱員計劃”行動獲得了成功,植物殺傷劑也起到讓植物落葉的效果,提高了叢林地區的能見度,減少了美軍遭伏擊的機率,但是害人害己的後果也是很明顯的。

越南戰爭後,落葉劑受害者紛紛站出來,一針見血揭發、控訴美軍高層,後經“國際橙色落葉劑受害者”協會調和,終於在1984年讓約有25.3萬名參加過越南戰爭的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士兵,從美國的橙色落葉劑製造商那裡獲得了2.4億美元的賠償。

然而,美國並沒有罷手,1991年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重點轟炸了伊拉克境內28個可疑的生化武器廠和倉庫,導致戰爭後成千上萬的參加過戰爭的多國部隊老兵們患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他們感覺肌肉疼痛、長期疲乏、失眠、喪失記憶、頭暈、情緒低落、身體消瘦以及性功能減退等等,還有些人已經在病痛中離開了人世。由於症狀複雜、起因不明,這些病症被統稱為“海灣戰爭綜合徵”。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開始在非軍事生物武器防禦計劃上投入巨資,且年年猛增。據說,僅波士頓大學和得克薩斯大學就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各自拿到了1.2億美元,專門研究生物武器以及防止各種類似生物武器攻擊的疫苗。

2004年2月17日,美國有名的出版商——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推出了一本新書《257實驗室:美國政府的秘密和致命病毒研究設施的恐怖故事以來在美國本土先後莫名其妙出現的萊姆關節炎、變異口蹄疫、西尼羅河病毒等怪異的疾病均源於該中心。

事實上,美國生物實驗室發生病毒洩露事件並非少數,美國生物實驗室自建立以來都是一隻不露聲色的“黑天鵝”,威脅著他國人民的生命,最終也把自己推向深淵。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