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掀起聲勢浩大的剿匪反特運動,湖南常德漢壽縣的土匪、特務被基本剿滅,但有個匪首廖小凡始終未落網。廖小凡何許人也?有何特異功能?讓全縣軍民這麼興師動眾張網抓捕?
廖小凡是漢壽縣毓德鋪人,1920年出生於地主家庭。他個頭不高,少時學了一些武功。他的丈人張萬一是國民政府漢壽縣縣長,新中國成立後被鎮壓。
廖小凡見窮人翻身,分田分房分財,而自家破落,便懷恨在心,決心與人民為敵,與共產黨作對。長沙和平解放時,他在衡陽接受國民黨“洞庭遊擊縱隊司令部”的指示,潛回漢壽。1950年,他組織反動武裝“洞庭遊擊縱隊漢壽總隊”,自任總隊長。他們惡毒地攻擊共產黨的政策,散佈國民黨將要反攻大陸的謠言,伺機顛覆新生人民政權。漢壽武裝大隊在剿滅這群烏合之眾時,狡猾的廖小凡隱匿潛逃。
廖小凡集地主分子、反動敵特分子、土匪武裝於一身,隱患很大,是湖南省公安廳通緝的要犯。漢壽縣公安局將他作為惡老虎打,到處張貼他的畫像和通緝令。可他倚仗武功在身、關係廣泛,遲遲沒有落網,漢壽山區湖鄉一時人心惶惶。
從1951年冬到1953年秋,漢壽地區人人喊抓廖小凡,到處設立崗哨,行人通行都要查路條(通行證),可就是不見廖小凡。
廖小凡藏在哪裡呢?
原來,他知道毓德鋪丘陵區熟人多,藏不住,就躲到漢壽洲口鎮,藏身於熟悉人家裡。廖小凡潛逃洲口,牽連了許多過去與他有交往的人。洲口的李鳳階、夏漢清,因過去與廖小凡有過往來,後來在清查中畏法上吊自殺。
隨著搜捕力度的加大,廖小凡感覺實在藏不住,於是就偷了條蓬子船,白天停泊到湖汊蘆葦蕩藏身,躲過公安、民兵追捕,有時就半夜出來弄點吃的。
過了一段時間,他飢寒難耐,想到何日是個頭,便划船逃往岳陽。那時還沒修西湖大垸,江湖相通,他便在洞庭湖偽裝成漁民。因當年水上漁民流動性大,政府不便管理,他便改名換姓,說是打漁出生,父母早亡,家庭貧寒,流落在外,說不清老家。後來娶妻,暗藏漁民中。
1956年,漢壽縣開展“肅反”運動,組織人員進行內查外調。9月,毓德鋪的一名黨支部書記和一名治保主任外調到岳陽地區,順便到市電影院看電影。也許是天意,兩人發現前排有人面熟,支書仔細辨認後,認出是廖小凡!支書暗中安排治保主任到岳陽鐵路派出所報案,他繼續監視廖的動向。岳陽鐵路派出所立即配合行動,派出5名警察,將廖小凡當場逮捕。
廖小凡做夢都沒有想到,當年千方百計逃離故土,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安身之地,處處小心,並在落戶地冒充積極分子,收買人心,可法網恢恢,在劫難逃。
第二天,廖小凡被押往漢壽縣公安局,潛藏了六年的匪首終於落網了,漢壽縣人民奔走相告,歡呼人民民主專政的勝利。同年11月,常德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在依法審理中,廖小凡交代了他的動機和潛逃經過,最後被依法以現行反革命罪、潛逃罪判處死刑。
隨後,漢壽縣在縣政府門前召開公審大會,廖小凡被執行槍決,得到應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