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人品

[ 歷史故事 ]

東晉時,襄陽人羅友家境貧困,經常上頓不接下頓,這讓他對吃有一種特別的偏好。

羅友曾在荊州刺史桓溫手下任從事。有一天,桓溫為車騎將軍王洽舉辦宴會,羅友不請自到,大大方方地坐了下來。宴席開始,羅友跟誰也沒客氣,抄起筷子就海吃起來。宴席一結束,他站起身,拍拍肚子,告辭就要走。桓溫很奇怪,問他道:“你剛才像是有話要跟我說,是不是有事?怎麼這就要走了?”

羅友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聽說白水煮羊頭味道鮮美,我平生一直沒有機會吃到,因此今天冒昧前來赴宴,並沒有什麼事情要跟您說的。現在已經飽餐了一頓白水煮羊頭,不必再逗留了。”

他說完這話,“了無慚色”,抹抹嘴就走了,弄得桓溫愣在那裡,半天無語。

幾年以後,羅友被任命為廣州刺史。聽到他升遷的訊息,時任荊州刺史的桓豁要為他餞行,專門準備了晚宴,誰知羅友卻推辭說:“非常抱歉,我已經有了約會,主人家比較窮,或許需要我出酒菜的費用,不過和我交情很深。改日我一定奉命。”

桓豁很不高興,要知道此時桓氏家族正把持朝政,連皇帝都得聽他們的,這個小小的羅友未免太不識抬舉了。羅友一走,桓豁便派人秘密地跟蹤他,只要他撒謊,就上書朝廷治他的罪。

到了晚上,派去跟蹤的人果然發現羅友來到荊州刺史門下掌管文書的小吏家。到那兒以後,他把自帶的一大包吃的喝的鋪陳開來,和那些手下們觥籌交錯,喝了起來,那種快樂的程度,絲毫不比跟名流顯貴們在一起差。

桓豁聽完彙報,不住點頭,說:“羅友不棄輕賤,其人可交!”

羅友由此為桓氏看中,在他們的大力舉薦下,歷任襄陽太守、益州刺史等職,所到之處,政績斐然,很得百姓擁戴。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