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活躍著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從一介名不見經傳的草根,逆襲成為大宋開國功臣,併為相十年之久,他聲名赫赫,權傾朝野。如此華麗的轉身,趙普憑的是什麼呢?他是看中了趙匡胤這支潛力股嗎?坊間盛傳趙普不過是溜鬚拍馬之徒,他的相位全憑“一碗湯藥的殷勤”而得,事實果真如此嗎?這還要從草根趙普說起。
趙普出生在五代末期,身逢亂世,為躲戰亂,他隨家人從老家幽州一路輾轉逃難到洛陽。這時,趙普已經20多歲了,常年的逃難讓趙普沒能讀多少書,現在工作又不好找,他只能投身諸侯的幕府做一名幕僚,身份低微,連個編制都沒有,名副其實的草根一個。
幕僚一干就是十多年,當人生看似沒有任何希望時,“柳暗花明又一村”,趙普忽然迎來了轉機。後周顯德三年(956)時,趙普受人推薦,被政府任命到滁州做軍事判官,在趙匡胤手下做一名參謀,這才算當上公務員。
趙匡胤就是後來的宋太祖,可當時他並沒有任何可能當皇帝的跡象。那時趙匡胤效力於周世宗手下,就是一名普通將領,地位卑微。家底厚,官階高,軍功大的人多了,不要說沒人相信他以後能開創大宋基業,就是趙匡胤本人恐怕也難以想象,一句話,他跟潛力股沒半毛錢關係。
於是,趙普與宋太祖的初次會面,就是再普通不過的上下級見面,沒有鮮花,沒有掌聲。而且見過面,趙匡胤就受命要打仗去,只是這節骨眼上出了狀況:趙匡胤的父親病了。父親生病無法隨軍而行,軍令不可違,又不能捨父親於不顧,這可難倒了趙匡胤。正當他焦頭爛額時,剛來的趙普挺身而出:“將軍只管放心前去,您父親就由我來代為侍奉吧!”趙匡胤一聽,非常感激,拱手道:“那我老父親就託付於你了!”之後,揚鞭而去。
趙普說出的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擔負的卻是替人承擔孝道。他白天上班,抽空就跑來對趙老爺子噓寒問暖,熬藥煮湯,悉心照顧;一下班第一時間趕到病床前,陪老人聊聊天,談論下時局,晚上更是就宿在老人房內作陪床。夜晚,遇上老人不舒服,趙普毫無怨言地起身照料,端茶遞水,趙普所做的一切讓老爺子心裡異常感動。
趙匡胤父親雖然生病,可腦子並不糊塗,趙普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知道,人家趙普怎麼說也是名公職人員,就因為對自己兒子的一個承諾,放下身段如此侍奉自己,就連該是僕人做的事也全部攬下,趙普所做全然是一個兒子應盡的孝心了,可見他厚道守信,人品好。時間久了,趙老爺子也把趙普當兒子一般看待,他感激之餘,心中還萌生一個想法。
一日,老爺子拉住趙普的手說道:“你如此精心侍奉我這麼一個病老頭,實在淳樸厚道,我很喜歡你。我們都姓趙,不如結為同宗,做一家人,你看怎麼樣?”趙普一聽,也很歡喜,當即就答應下來。就這樣,趙普與趙家結為同宗,與趙匡胤成了一家人。
趙普由此走進趙匡胤的視野,也走向了權力的巔峰。只不過,並不是如坊間傳言那般,他認定了趙匡胤這支潛力股,才刻意逢迎,殷勤地奉上那碗湯藥,而是趙普本身所具有的敢於擔當、樂於助人、做事有始有終的優秀品質打動了趙匡胤,成就了他的名相之路。正如後來當上皇帝的趙匡胤所說:“假如在塵土中就能辨識天子,那麼人人都可以去訪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