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口無遮攔”害死三個人
清代學者慵訥居士在《咫聞錄》中寫乾隆年間溫州一事,某家有倆兒子,老大已經討了媳婦,老二剛成年,對男女之事半懂不懂的,性情頑劣。長子外出幾天辦事,“時值天暑酷熱,汗如蛤漿,腥臊難聞”。嫂子關上門洗澡,一邊用瓢往身上澆水一邊自言自語:“吃開水,吃開水……”老二“聞其聲,由壁隙窺之”,等嫂子洗完澡出來了,他就口無遮攔地戲謔道:“嫂嫂,開水好吃嗎?”嫂嫂一聽傻了眼,自己被小叔子看了裸體,這要是傳了出去,自己的臉面豈不是丟盡了!越想越憋屈,躺在床上茶飯不進,一病不起。婆婆見狀,問媳婦哪兒不舒服,老二這時又插嘴道:“嫂子就是吃開水吃的!”婆婆恍然大悟,勸媳婦說:老二還是個孩子……可當晚,兒媳婦還是一根繩子上了吊。
第二天早晨凶訊傳開,媳婦的父母狂奔而來,質問女兒的死因,公公婆婆說不知情,岳父岳母“即以拳擊”,兩家打成一團,最後公公婆婆只好說了實話,岳父岳母聽完更加生氣,嚷著要打官司。親戚們調解許久,公公婆婆答應賠給親家三十畝良田,並將其女厚葬,才算完事。
但是,公公死了兒媳婦,賠了三十畝良田,怎麼想怎麼心堵得慌,而長子回到家中,“朝夕哭妻,廢寢忘食”,公公不免更加抑鬱,夜深人靜,他“潛出後門,投水而死”。
三天以後,屍體浮出河面,打撈上來,婆婆哭得昏天黑地,跑到媳婦家大吵大鬧、不依不饒,抓住親家公的鬍鬚拽著往縣衙去,親家公“畏其兇勢,願退前訛之田”。婆婆冷笑道:“你們以為這樣就能讓我嚥下這口惡氣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決定親家除了退田外,再送三十畝良田予她,婆婆這才心滿意足而去。
這一回,輪到親家公心氣兒不順了,他跟老伴說:“我的女兒被他們家逼死了,反而還被他們家訛去三十畝良田,改天我拿根繩子吊死在他們家門口,你馬上去報官,非給他們家鬧個傾家蕩產不可!”老伴勸他說:“現在兩家各死一人,村子裡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何必再讓人看笑話呢?”
從這天開始,老伴把老頭看得很嚴,時間一久也就鬆懈下來。一天,老頭還是去了女兒公婆家,老伴匆忙趕去,老遠就看見一具屍體懸掛在門樑上,“而屍身隨風轉搖矣”……
老伴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跑到縣衙去告狀,官府還沒接這個狀子,鄉里的父老先出面將兩家人叫到一起說:“彼以死而訛,此以訛而死,一死一訛,一訛一死,三條性命,幾天的時間就這麼生生斷送了,再鬧下去,你們都要家破人亡,不如各自退還所訛的田產,各自安葬死去的親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兩家人都已經元氣大傷,無力再進一步“打仇家”,於是同意了父老們的調解。
一句“信口開河”害死四個人
如果說《咫聞錄》中的事件還屬於無心之失的話,那麼清代散文家俞蛟的《夢廠雜著》中記載的“王寶一事件”,則更加反映出“一念之惡”到底會帶來怎樣可怕的結果。
浙江紹興有個名叫王寶一的農民,“年飢,饘粥不給”,恰好年底,想打零工也找不到活計,沒辦法,他只好尋思家裡有什麼東西可以變賣的,找來找去,家中只有一口米缸還算完好,於是他帶著十歲的兒子,把米缸抬到小船上,“思售以升斗,為度歲計”,划著小船走了十里路,不管怎麼吆喝,就是沒有人願意買。
好不容易到了一個村口,有個富翁正在岸邊曬太陽,看見王寶一售賣米缸,便跟他商議,用三百錢買下,讓他抬到家門口,王寶一高興極了,帶著兒子跟在富翁身後,來到他家,正要進門,鄰居有個饒舌的,問富翁這是要做什麼,富翁把情況一講,這鄰居信口開河:“昨天我看見有人僅用兩百錢就買這麼大一口米缸呢。”富翁一聽立刻反悔了,“閉門入,叩之不應”。王寶一眼看著夕陽西下,想到賣不掉米缸今晚全家就要捱餓,心急如焚,只好跟兒子把米缸重新往船上抬,兒子本來年紀就小,又沒有吃飯,手一軟,米缸摔落在地,“破裂不完”,王寶一一怒之下用碎片打了兒子一下,誰知鋒利的碎片正好劃過兒子的脖頸,割斷了他的喉嚨,導致他流血而死。
王寶一回到家中,他的老母親和妻子都倚門而立,等他拿回米麵下鍋,卻見他雙手空空,便問:“米缸賣了?”王寶一木然地點了點頭,兩個女人又問他孩子在哪裡?王寶一說在船上睡覺還沒醒呢,妻子覺察出他“顏色慘變”,急忙往河邊跑去,一看船艙裡孩子的屍體,慘叫一聲就跳了河。王寶一連忙下水救妻子,半晌才找到並撈出,“已不可救”,他跌跌撞撞地回到家,見老母親也已經上吊自盡,一時間生無可戀,用廚刀割了脖子自殺身亡。“不移晷而一家四口,俱喪非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在文章的結尾,俞蛟憤怒地指出:“禍機只伏於鄰人之片語!”
一番“語重心長”救下兩條命
不過,古代筆記中也有“一言救人命”的故事。
清代學者許奉恩在《裡乘》中寫姑蘇一事,有個老翁赴飲夜歸,見鄰居某甲在河畔磨刀霍霍,滿臉殺氣,上前問為什麼深更半夜的磨刀?某甲憤憤然說:“我老婆和人私通,被我撞見了,今晚他倆又在我傢俬會,我這就去將他倆殺掉,以洗刷門戶之羞!”老翁一邊點頭說“該殺,該殺”!一邊把某甲手中的刀拿了過來說:“只可惜這把刀不夠鋒利,我家中有一把祖傳的寶刀,十分鋒利,我借給你可好?”某甲連連感謝。老翁說:“先到我家去薄飲兩杯壯壯膽量吧!”
某甲聽老翁說得有理,便跟著他回到家中。老翁拿出一瓶酒和一碟子醃豆,讓某甲自斟自飲,然後以上廁所為藉口溜到某甲家,告訴正在翻雲覆雨的某甲老婆及其情夫,讓那情夫趕緊走人,某甲老婆也想逃,老翁說你不能走,你一走就成了私奔,事情就沒法收拾了,你且關好門,等會兒某甲回來,你就把一切推到我的身上,某甲老婆戰戰兢兢地同意了。
老翁回到家中,見某甲已經將那瓶酒喝光,那碟子醃豆吃盡,滿臉醉意,便問他還需不需要添酒?某甲連連搖頭說“足矣足矣”,然後提刀往自己家去,“破扉而入,索生不得”,一問老婆才知道是老翁洩了密,不由得怒上心頭,回去找老翁算賬。老翁卻又準備了一瓶酒,笑著拉他坐下,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話:“你娶個媳婦不容易,花了不少錢,現在為了洩憤將她和姦夫殺了,快意倒是快意,但出了人命必然會惹來官司,雖然你殺奸有理,但按照法律也要受到杖責,萬一被關進牢房,不知花多少錢才能出來,怎麼計算都是不值當的事情。婦既不貞,還不如休掉她,並讓她孃家拿出一筆錢賠款,你還能再娶一房媳婦,豈不更好?”某甲略一思考,便明白老翁的策略確實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支吾道:“休妻可以,但要讓她孃家賠錢,恐怕得有人出面作證她確實是與別人私通,問題是誰來當這個證人呢?”老翁拍著胸脯說:“只要你不殺人,老夫願意作證!”
最終某甲得到一筆錢新娶了一房媳婦,而他的前妻撿了一條命,逃到外鄉,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幾年後,老翁家貧歲飢,逃荒到一個寺廟裡,恰好碰上這個自己曾經搭救過的女人來上香,女人對他感恩不盡:“我當年以一時之誤,差點兒丟了性命,要不是你出手搭救,現在只怕連白骨都朽爛了!”然後死活塞給老翁二百兩黃金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