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從打工妹到打工作家到企業家

[ 現代故事 ]

安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路其實有很多,經過努力,打工妹可以成為“打工皇后”,甚至成為行業“天后”。

  安子曾被評為“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改革開放20年20位歷史風雲人物”之一,一度被稱為“打工皇后”,是很多打工者的偶像。20多年的時間,安子,這個普通的梅州鄉下姑娘,實現了從打工妹到打工作家到企業家,再到“激勵天后”的神奇轉變。

  從鄉下女子到打工妹

  在深圳打工的表姐李麗萍回來了。表姐帶回紅紅綠綠的大包小包,風光八面。安子好生羨慕,同時被表姐描繪的城市生活深深吸引。

  1984年,17歲的安子來到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

  到達工廠的第二天, 30多歲的香港婆大聲吆喝著A線、B線、C線、D線的線長,又指著安子:“你們哪條線上缺人,要了她去。”此時的安子就像一件商品,任由客戶取捨。四條流水線都不願接收這個剛來的新手,最後還是安子的老鄉把她要去外掛組,負責往線路板上插不同型號的電子零件。安子眼睛盯著一個個電子元件,努力辨認。手指頭卻總不聽使喚,不是拿錯了型號,就是插錯了位置。上班的第二天,手指尖處竟有黑黑的淤血。當安子對著指頭髮呆時,引來巡視的香港婆一頓呵斥。

  在那裡安子度過了打工生涯中最艱難的4個月。不少打工妹受不了流水線超負荷的運轉,一個個熬得面黃肌瘦,有本事的紛紛跳了槽。安子和表姐也跳槽到裝潢和格調在當時的深圳屬中上水平的南園賓館做服務員。

  一天,幾個北方來的顧客要安子衝紅茶,當安子衝了茶送上前時,其中一位顧客在安子腿上捏了一下。安子嚴正地警告對方莊重點,那顧客卻喊起經理來。餐廳部部長馬上過來,不分青紅皂白要安子向客人道歉。

  安子一扭身跑進廚房,委屈地哭了。

  從打工妹到打工作家

  安子努力工作,多次得到顧客好評,一次還有上海的顧客聯名寫了感謝信寄到總經理辦公室。安子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好的生活,可後來的一件事改變了她的想法。賓館的樓面部長要調到總公司去,公司決定新部長從服務員中挑選。在三個候選人中,表現最突出的安子竟落選了,最後被提拔的是個高中生,而她因為是初中生失去了提升機會。這時安子才意識到,當初的退學是多麼的任性和不明智。於是,她重新撿起當年的書本,從初中到高中,一一補習起文化課來。後來,安子跳槽到了蛇口。理由很簡單:蛇口離深圳大學近,將來或許可以到那兒讀書。

  休息時間,工友們在宿舍裡侃大山、打撲克玩遊戲,安子卻躲在宿舍的角落靜靜地複習功課,創作詩歌和散文。一塊木板橫搭在視窗與床架上,便成了她的“書桌”。然而打工與求學很難協調一致。老闆隨時會以此為藉口炒你的魷魚。與安子一起讀深圳大學中文系大專班的打工同學,不少人沒能堅持下來。開始的130來人,半年後只剩下50來人。

  也有工友譏諷安子:“讀再多的書,不還是個打工者麼?”安子沒有理睬。她早在心裡立下誓言:就算只剩下一人聽課,也要堅持到底!

  1990年冬天,老闆說安子常常請假不加班,影響了車間其他員工的情緒。由於安子是生產骨幹,公司培養出一個不容易,走後對公司也是一種損失,要安子答應以後星期天不請假,這樣可以保留職位。安子想到還有半年就大專畢業了,不能半途而廢,便拒絕了老闆的要求。老闆生氣地向安子大聲吼起來:“那你現在就給我走!”安子負氣走了。

  出了廠門,安子的眼淚卻流了出來。下一站在哪兒,連自己也不知道,安子的心沉重起來。流浪在深圳的大街上,安子不敢看天。深圳的天空似乎特別藍,藍得讓人生畏;深圳的市面更加的繁華,繁華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失業後的安子在朋友的啟發下開始寫作自己熟悉的打工生活。1990年底,她的紀實體報告文學《蛇口打工妹》被《蛇口工人報》刊載,引起人們關注。後來,她的一些作品陸續被深圳其他報刊連載。

  1991年2月到7月的半年時間裡,安子讀完大專課程,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在深圳音像公司八卦嶺展廳的工作從業務主辦做到業務主管,最後升為經理助理;《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一書完稿。這是安子打工生涯中壓力最大卻又是收穫最多的半年。

  《青春驛站》20多篇故事在《深圳特區報》的連載,在讀者特別是打工階層中引起強烈反響。“安子”一時間成為深圳街談巷議的人物。這些故事結集出版後,“安子現象”引起全國矚目。文學的大門從此為她開啟,她成了一名打工作家,後來輾轉在幾家報社做編輯、記者。

  苦澀背後的甜蜜:戀愛與婚姻

  1989年春,在美麗的深圳大學校園,安子邂逅了生命中最美麗的傳奇。安子於1987年開始詩歌創作,在深圳大學上夜大時,經常給夜大報紙《春之聲》投稿,並注意到《春之聲》有一個叫“客人”的詩寫得非常棒。後來,安子得知,客人真名邱金平,是85級中文系的高材生,不僅是深圳大學詩社社長,還是全國有名的校園詩人。

  一個雨後的傍晚,安子在深圳大學與客人相識。也許是天意,安子與客人相識那天,正是客人相戀已久的女友跟他分手的一天。此刻,安子的純樸讓客人倍感寧靜與親切。

  那時安子甚少讀報,又沒電視可看,視野有些閉塞。她不知道布什是誰,但知道很多打工故事。安子向客人談起打工生涯裡往左跳往右跳那種無奈卻又有趣的感覺。客人感覺到,安子雖然普通和平凡,但心中有一種內在的積極向上的東西。他預感到,經過歷練,安子一定能一步步走向新的成功。

  客人畢業後,分配在深圳市委機關工作。雖然安子和客人的戀情遭到客人父母的極力反對,兩顆年輕的心卻是越靠越近。很快,這對不被看好的戀人在質疑聲中結婚。兩個熱情奔放的年輕人,因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成為攜手人生的同路人。

  

  五次創業:“打工偶像”選擇風險

  1996年,安子供職的《深圳勞動時報》討論旗下的“勞動者俱樂部”去留問題,當時的俱樂部一直虧損,已歇業兩個月。勞動局領導找到安子,詢問她是否有意承包俱樂部。

  在一般人看來,安子應該好好利用自己的名聲或透過丈夫的關係,當一個單位的婦女幹部什麼的,業餘時間寫寫專欄,做做演講,或者乾脆做個“家庭主婦”。時任時報辦公室副主任的她,每月有2000多元工資,生活安穩而舒適。如果下海,弄不好不但工資撈不回來,連本也會虧進去。

  然而,安子卻選擇了自我創業,選擇了風險。安子說,沒有奮鬥的人生,是一條從零到零的虛線。

  安子開始做很多經營工作,但在經營的過程中也交了沉重的“學費”。打工俱樂部的超低消費沒有吸引到打工者,卻引來一些社會閒雜人員,他們喝酒,喝醉了就亂打亂砸鬧事。

  那位投資加盟“為了你就業市場”的小老闆,說好利潤五五分成,風險共擔,可當虧損局面無法扭轉時,不僅迅速撤資,還蠻不講理地逼安子賠錢:“你是打工偶像,你要不賠,我就和你打官司,把你搞得身敗名裂。”安子只好借錢了結。

  與深圳億通公司合作的安子熱線聲訊臺也不景氣。她希望熱線儘可能解決打工者的實際問題,靠總體通話量而不是拖延個體通話時間生存。這樣,安子熱線只能勉強維持,賺不到錢。1997年4月,安子聽說一種個性化檯曆能賺錢,便借了2.5萬元學做檯曆技術,技術學到手後卻接不到一個單。1998年初,安子又動了開餐館的心思,幾次三番打電話回老家,說服父親關掉經營多年的小飯館,來深圳八卦一路開店。可是,餐館的生意總火不起來,艱難維持了幾個月,虧了10多萬元,只好忍痛轉讓。

  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安子先後五次創業,五次失敗,欠下近40萬元鉅債。她患上嚴重的手機恐懼症,手機一響,就臉色蒼白渾身打戰。她怕俱樂部有人鬧事,怕債主催債,怕員工追問工資……儘管拼命拒絕,1998年4月的一晚,安子還是接到了催債的電話。心煩意亂間,她隨手拉開了窗子。一瞬間,一個念頭劃過她的腦海:跳下去,跳進風裡,什麼煩惱都沒有了……難道就這樣失敗地消失?最終,她含著淚,重重跌坐在地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