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們如何理財

[ 現代故事 ]

學會未雨綢繆

  零用錢是最好的教學工具。你的小孩也許想買個價格50塊的遊戲光碟,但是他每個星期只能得到5塊錢的零用錢。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今天是買糖果或漫畫書呢?還是存幾個月去買更貴的東西?幾乎所有人的財產都基於這個概念而來,並且這是從實踐中學習的最佳方式。

  你可以透過支付利息來教會孩子存錢的概念。如果你的孩子把他部分的零用錢存在你那裡,你就給他一定的利息,或協助他把零用錢存入銀行,比如說當他存5塊錢在銀行時,你就額外給他1塊錢的獎金。透過支付給他高額的利息,你的孩子可以瞬間看到不亂花錢的好處。他會發現雖然有瞬間的慾望,但這些慾望可以透過存錢得到的好處來滿足。

  透過努力工作來賺錢

  要讓你的孩子很早就知道,錢並不是一個可以免費得到的東西,它是要靠工作來獲取的。這並不意味著讓你弱小的孩子去幫家裡蓋房子。即使你經常送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你也需要強調,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你給孩子零用錢,要讓他們每個星期完成一定的家務活才能得到,你也可以給出不同的任務,每個任務價格不同,讓他們自己選擇。

  年齡、家務、報酬要相匹配。小一點的孩子能幫助幹些簡單的活,比如收拾桌子。幹得好不好沒關係,關鍵看過程。大一點的孩子能幹些重點的活,比如修剪草坪,報酬也應該相應多點。你還可以鼓勵他們去幫周圍的鄰居服務。

  理解什麼是預算

  許多成年人認為,預算對於孩子來講是毫不相干的東西。小一點的孩子,特別不會意識到他的父母每個月對支出都有控制。但在學會了什麼是預算,為什麼這是個好東西之後,對他們的理財能力會有一定的幫助。

  其實對於如何教會孩子預算的含義,辦法很簡單。不需要你開啟書本,展示每一分錢是如何花出去或賺回來的。取而代之的是給他們一種意識—父母每個月如何分配他們的收入。

  一種比較簡單的展示方法就是給他們看你的工資清單,告訴他們你每月賺多少錢。然後一次性拿出這個月的賬單,告訴他們你每月有多少錢花在房子上,多少花在食物上,多少是存起來的,多少是給慈善機構等等。展示本身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告訴你的孩子對於收入分配有著嚴格的計劃,並且你處於家庭財產金字塔的頂端。

  然後你的孩子會開始有他自己的預算:部分零用錢應該存起來,部分捐給慈善機構,部分純粹地花掉。幫助你的孩子認識到什麼是他評價事物價值的標準,並且按照這個來預算支配他的錢。

  領會複利的厲害

  有這麼一個傳說,當愛因斯坦被問到宇宙中什麼力量最強大時,他回答“複利”。這個故事不一定真實,但他提出這個概念確實如此。

  你可以透過簡單的實驗給孩子展示覆利的厲害。把1元放在桌子的一側,代表這邊是複利;桌子的另外一側放10元,代表單利。1元這邊是每次都把桌上所有的金額乘2,10元這邊是每次都加10元。問你的孩子哪種方法可以最快到達100元。

  1塊錢這邊代表著複利,經過八次就已經達到了128元。10元這邊到了第八次只有80元。照此下去,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會幫助你孩子意識到把錢存進有息賬戶的重要性。哪怕開始的金額很小,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最終會變成龐大的數目。越早開始越好。

  警惕借款

  信用卡在個人理財中可以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但孩子需要被教會信用卡里的錢不是免費用的。你可以再次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把這個意識簡單化,可以透過建立兒童銀行的概念來教他。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個價值20元的東西,你可以同意提供信貸的方式讓他提前先買這個東西,然後每個禮拜償還,按照以下步驟:先有一個禮拜的寬限期,在那之後利息會增加。利息是每個禮拜20%,最小的支付額必須是5元(或隨便多少,根據每個禮拜的零用錢來計算)。你可以根據這些步驟來制定一套適合你孩子的實際的方法。不管是什麼樣的,都能教給你孩子關於先花錢、後償還的概念。

  日用品vs奢侈品

  作為家長,你知道每週的生活用品是必需品,而在週六晚上的外出吃飯,可歸類為奢侈品。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是你不能沒有的,什麼只是錦上添花。

  可能你的孩子會覺得每年得到一衣櫃的新衣服是必需的。這種想法並不侷限於你上小學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仍有這種想法。在他的心中,得到一衣櫃的新衣服可以幫他在他的同學中樹立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你明白這些並不是必需的。在你看來,有一雙合適的鞋子和一個溫暖的冬季外套才是必需品。

  孩子們從小就認知這種區別,會幫助他們在年齡較大的時候知道該如何更好地使用錢。

  建立一張清單,幫助你的孩子學習什麼是必需的,什麼是他或許想要的或希望得到的。(關於必須品的一些提示,房租、食品、供熱、電話費、看病、藥品和衣服。)你也可以幫他檢查一下,把必需品和奢侈品分清楚。和他解釋不管遊戲光碟對他來說有多重要,這不是必需品!隨著孩子的長大並能區分必需品和奢侈品時,下面就該讓孩子們學習怎樣合理地花錢。這會在用錢的選擇性上幫到他們。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