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成“真”

[ 哲理故事 ]

勒約先生是個非常精明的油畫商人,他非常喜歡同那些窮困潦倒的年輕畫家打交道。這天,他去了畫家巴特爾租的小閣樓,想看看他正在創作的一幅新畫。

巴特爾一見勒約先生,趕緊給他沏茶倒水,然後望著畫架上的新作長長嘆了口氣:“實在太差了!尊敬的勒約先生,像這樣的畫作……”巴特爾話還沒說完,雙眼已經溼了。勒約不為所動,只顧自己默默地喝茶。屋裡的氣氛極其沉悶。巴特爾拿出未婚妻的信給勒約看,信上說,要是他拿不出法郎作為訂婚禮,他們就得一刀兩斷。看著信箋上的點點淚痕,他一邊流淚,一邊不停地捶打著自己的胸膛。

等巴特爾的情緒稍稍平定之後,勒約聳了聳肩說:“你創作的畫實在很難脫手,我真的幫不了你!”

巴特爾低聲央求:“勒約先生,這幅不行,我另外還有,您能不能看看?”

勒約很不情願地點了點頭。巴特爾趕緊拿出幾幅油畫,擺到了桌子上。勒約仔細地一一翻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巴特爾在一旁緊張得大氣也不敢出。

把畫看完,勒約輕輕吐了口氣,坐在椅子上,點著一根雪茄,還是什麼也不說。巴特爾心想,完了,這下沒戲了。就在這時,勒約突然發出了驚喜的喊叫。他像個孩子似的,一下就蹦到了牆角。原來,牆角掛的一幅畫引起了他的興趣。巴特爾馬上跑過去將畫取了下來。勒約興奮得兩手直搓:“我的天,這可是瓦託的傳世之作呀!你從哪兒搞來的?我真不敢相信,你有了瓦託的作品,卻還在這兒叫苦連天!”

巴特爾臉紅得像熟透的柿子:“真不好意思,這是瓦託的臨摹,真跡已經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了。”

勒約對這幅畫很感興趣,願意花法郎買走這幅臨摹的作品。他說如果賣了高價,還可以給巴特爾分紅。巴特爾一聽,臉羞得通紅,說臨摹的畫值不了幾個錢,要是勒約先生真的喜歡,願意無償送給他:“過去您一直關照我,這幅臨摹畫怎麼好意思要您的錢呢?”

勒約先生倒很爽快,馬上從口袋裡掏出法郎放在桌上:“這有什麼不好意思?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寫個收款憑據吧,別猶豫了。”

巴特爾很驚訝:“您是不是打算用贗品冒充真跡?”勒約先生哈哈一陣大笑:“小夥子,你完全應該相信我。這樣吧,你把‘瓦託’的名字用油彩塗掉,再簽上你的名字,別人一看就知道是臨摹品了,是不是?”

巴特爾覺得這主意倒不錯,立即按勒約的意見做了處理。

勒約回到家後,馬上將這幅畫包好寄去了紐約。沒想到,他在海關領畫時卻不那麼順利。無論他怎麼解釋,還拿出了巴特爾的收款收據,海關官員就是不相信這是幅贗品,還嘲笑他玩弄以假亂真的惡俗伎倆。海關官員用刀子輕輕刮掉了巴特爾的簽名,露出了“瓦託”的廬山真面目。勒約馬上顯出了困惑不解和驚慌失措的神態。海關官員嚴肅地告訴他,為了維護大師的聲譽,打擊文物走私,要他交納數目可觀的關稅,還要處以罰金!

紐約各報很快做出反應,第二天就報道了這件事的整個過程。一位專門收藏藝術大師作品的富翁看到報道後,當即趕來,提出要購買“瓦託”的那幅傳世傑作:“先生,您開個價吧。”

勒約再次拿出了巴特爾的收款收據:“先生,這是一幅臨摹的贗品,根本沒有收藏價值。”

富翁揚了揚眉:“您真會開玩笑,但對大師也太不尊重了。這樣吧,我願意出萬美元,怎麼樣?”

勒約興奮得快要喘不過氣來了,但臉上的表情還是很平靜,一再宣告這幅畫的確是臨摹。沒有想到,越是解釋,富翁越是不相信。最後富翁動了氣,說勒約的行為是對藝術的褻瀆,根本不配做什麼油畫生意。最後勒約只好以萬美元的價錢將畫賣給了富翁。一個星期後,勒約帶著法郎走進了巴特爾的小屋:“小夥子,這是你應得的報酬,快和心愛的姑娘訂婚去吧。”

巴特爾驚訝得嘴都合不攏。

勒約點燃一支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說道:“小夥子,你一定納悶,我為什麼會將一幅不值錢的贗品賣了這麼好的價錢?”

原來,勒約將畫寄出後,又寫了封檢舉信,用特快寄給了紐約海關,說近日內將有一幅署名巴特爾的畫要過關,其實這是在偷偷郵寄瓦託的傑作,請海關採取必要措施,維護這位偉大畫家的聲譽。

“真是點石成金呀!”不諳世事的巴特爾不禁暗暗嘆道。(選自《華聲晨報》周祖漢/薦)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愛、財富和成功
下一篇: 公平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