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分配

[ 哲理故事 ]

一個炎熱的下午,兩個農民在一棵大樹下乘涼。其中一個叫拉姆,另一個叫希亞。兩個人都帶了美味的麵包充當午飯。拉姆帶了個麵包,希亞帶了個。正當他們準備吃午飯的時候,一個商人路過此地。

“下午好,兩位先生。”商人問候拉姆和希亞。商人看起來又累又餓,所以拉姆和希亞邀請他和他們一起吃午飯。

“但是,我們有三個人,怎麼分這個麵包呢?”拉姆為難了。

“我們把麵包放在一起,再把每個麵包切成均等的三塊。”希亞建議道。

把麵包切開後,他們把麵包平均分成三份,每個人都不多也不少。吃完麵包後,商人堅持要給他們錢。拉姆和希亞推辭不掉,只好收下。商人離開後,兩人一數金幣的數量:個。

“個金幣,兩個人。我們就每人個金幣。”拉姆說道。

“這不公平。”希亞大聲反對:“我有個麵包,你只有個。所以我應該拿個金幣,你只能拿個。”拉姆不想爭吵,但他也不想給希亞個金幣。

“我們去找村長做裁決。他是個公正的人。”拉姆說。

他們來到村長毛爾維的家,把整個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毛爾維想了很久,最後說:“分配這筆錢的公平辦法就是希亞拿個金幣,拉姆拿一個。”

“什麼?”拉姆驚叫道。

“我為什麼該得個?”希亞也覺得很奇怪。

當毛爾維把他的分配理由解釋清楚後,拉姆和希亞都沒有對這個分配再提出異議。

這真的是一個公平的裁決嗎?要知道毛爾維的裁決是否公平,就回答這些問題:

.個麵包被切成了多少塊?

.每個人吃了多少塊麵包?

.拉姆的麵包被分成了多少塊?

.拉姆吃了塊麵包,還剩幾塊留給商人?

.希亞的麵包被分成了多少塊?

.希亞吃了塊麵包,還剩幾塊留給商人?

毛爾維決定只給拉姆一個硬幣,而給希亞個,是因為商人吃的塊麵包只有一塊是從拉姆的麵包中來的,而其餘塊都是希亞的。不妨來看答案:

.×=

.÷=

.×=

.-=

.×=

.-=

這時你也許會問,因為麵包是堆在一起的,如果商人吃的塊麵包其中塊是拉姆的,塊是希亞的,或者還有其他的情形,那又怎樣呢?如果你把所有的可能都考慮到了,然後再計算,你會發現結果仍然是相同的。那是因為無論情形怎樣,每個人都吃了塊麵包,拉姆或者只吃自己的麵包,或者吃希亞的。這樣,拉姆每吃一塊不屬於他的麵包,他就欠希亞一個金幣。在他付清欠希亞的賬之後,他剩下的就只有一個金幣。

(王燦海摘自《諷刺與幽默》編輯/靜眉)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贗品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