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有個名叫王霸的,字元伯,潁川郡潁陽(今河南許昌)人。劉秀起兵反抗王莽,部隊經過潁陽時,王霸帶了一幫朋友去拜見劉秀,請求入伍,劉秀歡迎他們參加了。從此,王霸忠心耿耿為劉秀出力,打了多次勝仗。特別是在昆陽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下了功勞,取得了王莽的信任。王霸曾請他父親也參加劉秀的部隊,他父親說:“我老了,不宜過軍事生活,你好好幹吧!”王霸果然越幹越積極,不久,劉秀當了“大司馬”,王霸就當了“功曹史”。
可是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鎮壓各路農民起義軍的時候,戰事卻並不順利。當初和王霸一同入伍的那一幫朋友,原有幾十人,都一個個悄悄地溜跑了,只有王霸還是死心塌地為劉秀忠誠效勞。劉秀因此更加信任他了,並且對他說:
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在紗布川投奔我的人現在都走光了,只剩下你還留下為我出力,真是疾風知勁草啊!)
劉秀做了皇帝(東漢光武帝)後,即以王霸為偏將軍,又任命他為“上谷太守”(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和西部地區)。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終是光武帝劉秀的心腹將領之一。
上述故事,見《後漢書·王霸傳》。劉秀說的“疾風知勁草”,後來就作為成語流傳了。《宋書·顧覬之傳》說:“松柳異質,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詩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疾風知勁草”的意思是說:經過了猛烈的大風,才知道哪些草是頑強有力、摧折不了的。人們都用它來比喻立場的堅定不移,即使遇到大難也決不變節。就是說:能經得起最嚴峻的考驗。
“疾風知勁草”,也可簡作“疾風勁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