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

[ 成語故事 ]

東漢時,“伏波將軍”馬援(參看“馬革裹屍”)有兩個侄子,怒馬嚴和馬敦。這兩人喜歡譏諷和議論別人,並愛和俠客交談,相當浮滑。馬援在軍中得知這一情況,便寫了一封信去教訓他們,那就是流傳至今的《誡兄子嚴敦書》。

那信上有一段這麼說:龍伯高(名述,當時為“山都長”)厚道謹慎,不隨便談人長短,恭謙節儉,廉明公正,我很敬愛他,希望你們學他!杜季良(名保,當時為“越騎司馬”)豪俠好義,能和別人同憂同樂,不論好人壞人,他都能交上朋友,他給父親辦喪事的時候,到的客人不知有多少,我也很敬愛他,但是不希望你們學他!你們如學伯高不得,還能不失為一個忠厚謙謹的人,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但是,你們如學季良不得,那就會成為一個輕薄浪蕩的人,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了!

鵠,就是天鵝;鶩,就是野鴨子。想刻天鵝,刻得不象,而象只野鴨子,這總算好,叫做“刻鵠類鶩”;想畫猛虎,畫壞了,卻畫得象只狗,這就差得遠了,叫做“畫虎類狗”,或“畫虎不成反類狗”,也說作“畫虎類犬”。以上就是這句成語最早被引用的例子,它比喻好高而無所成就,反而留下了笑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懷刺不適
下一篇: 華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