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滿座

[ 成語故事 ]

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是唐初一位著名的青年文學家。傳說,他自幼聰明,七歲能文,十四歲就當了官。由於年輕有才,相當自傲,因而屢遭貶斥。在沛王府當“編修”時,因為一篇遊戲文章被逐出王府;當“虢州參軍”時,又為同僚所嫉,獲罪免官。分的父親原任“雍州司功參軍”,因為受他的牽累,也被貶到遠在越南的交趾去,降職當一名縣官。後來,王勃到交趾去看望父親,渡海時不幸溺死,死時才二十六歲。

王勃的代表作品《滕王閣序》,據說就是他到交趾去,路經洪州(今江西南昌)時寫的。

這滕王閣是李元嬰(唐高宗李淵的兒子)任“洪州都督”時修建的。落成之日,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這所閣,就名為滕王閣。後來,閻伯嶼接任都督,重修了滕王閣,並於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在閣中大擺筵席,宴請當時江南的學者名士百餘人,說是要為滕王閣作一篇賦,刻石為碑,流傳後世。不過,據《江西通志》和《唐摭言》等記載,其實這並不是閻伯嶼當初宴會的目的。閻伯嶼以宴會徵文為名,實際是想在學者名士面前炫耀一下他女婿的文才。原來他的女婿吳子章很能寫文章,而且事先已經費了很大功夫寫下一篇關於滕王閣的文章了。參加宴會的人也都心中明白。只有王勃剛到洪州,匆匆應邀,不知內情。他又是從來不懂得謙讓的。當主要宣佈徵文的假意之後,人人推辭,而王勃卻毫不客氣,當眾揮毫,寫了起來。閻伯嶼非常生氣,但又不好發作,只得忍在肚裡。王勃一句一句地寫,旁人一句一句地念,在座的人聽了果然是好文章,個個讚不絕口。閻伯嶼對於這個冒失的年輕人終於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中,有幾句是描述賓客眾多和彼此不期而遇的盛況的。例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萍水相逢”等等,後來都成了成語。

“高朋”、“勝友”,是形容高雅出俗的朋友,類似“佳賓”、“貴客”的意思。“滿座”、“如雲”,形容相聚的朋友很多。本來並不相識,偶然相會,就叫“萍水相逢”,好像浮萍隨水漂流,不期而遇。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高枕無憂
下一篇: 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