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違農時

[ 成語故事 ]

孟子,即孟軻,戰國時代儒家學派大思想家,他主張推行“仁義”,建立“王道”。梁惠王曾經向他請教:怎樣發展生產,達到國富民強的目的。

孟子的回答,據《孟子·梁惠王》記載,原文是這樣的:

“不違農時,谷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農時,適宜農活的季節;數罟,細密的魚網;洿,即池,或水塘湖沼;斧,斤,都是砍伐的工具。原文大意是說:不耽誤農活的季節,糧食就聽懂不完了;細網不下池塘(留下小魚種),魚類也就吃不完了;斧斤進山也要遵守時令(不要濫加砍伐),木材也就用不完了。糧食、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就使老百姓生養死葬都沒有什麼擔憂了。老百姓對生養死葬都沒有什麼擔憂,這就是“王道”的開端。……

孟子這段話中,“不違農時”一句,流傳為成語,現在我們還常用。就是說,要按照最適宜的時間(不早也不晚)進行農業生產,不要用其它的事情去幹擾、影響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不遺餘力
下一篇: 不識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