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春宵自遣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贈子直花下
下一篇詩文: 過姚孝子廬偶書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身處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卻紛擾的凡塵俗事;身心悠閒時,便會記掛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風兒吹過竹林;深夜時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兒上。
山泉在亂石中流淌,聲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佈滿了苔蘚。
我無比暢快地寄情於琴韻酒興,忘記了自己身處深山人家。

註釋
勝:風景優美。遺:忘也。塵事:世俗交際之事。
歲華:年華,亦指美好景物。
當:對,映照。
任:任憑。
陶然:舒暢快樂的樣子。恃:倚賴。

參考資料:

1、鄭在瀛編著.李商隱詩集今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315頁

2、(唐)李商隱著 張強 劉海寧解評.李商隱集 名家選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80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詩人閒居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寫下這首詩以遣懷。

參考資料:
1、(唐)李商隱著.李商隱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首聯“地勝遺塵事,身閒念歲華。”“遺”字極佳,與詩題“自遣”相互呼應,與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勢,暗寓詩人面對春秋代序,生髮出遲暮之感的喟嘆。

  頷聯與頸聯主要描寫春日的寧靜之美。神秘的夜幕下,萬籟俱寂的大自然寧靜卻不死寂,它有泉聲、風聲,亦有月光的流動,它與白日一樣蘊含著無限的生機。“任”字有氣韻,一寫聽任自然之妙,二寫詩人的蕭散和閒適。

  尾聯“陶然恃琴酒,忘卻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暫時忘卻紅塵俗事。“忘卻在山家”,表面上看,詩人擺脫了世事紛亂,從而內心從容、恬靜、舒適、安詳。

  這首詩層次分明,圍繞詩題層層展開。詩中雖處處見隱者風貌,然詩題中“自遣”二字卻暴露出詩人並非甘心情願地置身紅塵之外,景物的幽靜更彰顯心境的蒼涼。竹影風聲,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徑斜苔荒,在幽境與琴酒間頗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勝”而暫忘“塵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這種“自遣”是所謂舉杯澆愁,並非真能超然物外。

參考資料:

1、(唐)李商隱著.李商隱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頁

2、劉學鍇,李翰撰.李商隱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8頁

展開↧
詩文作者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後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56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