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
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
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
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
马惊西风笳,鸟散落日鼓。
呜呜城下水,流恨自今古。
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
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
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
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
马惊西风笳,鸟散落日鼓。
呜呜城下水,流恨自今古。
高啟(1336-1374),漢族,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於詩,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初唐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力辭不受。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著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