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
趙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信安街道沙灣村)人。北宋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趙抃登進士第,除武安軍節度推官。歷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為殿中侍御史。其後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轉運使,旋改益州。召為右司諫,因論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後,除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後,官至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晚年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豐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豐七年(1084年),趙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贈太子少師,諡號“清獻”。
趙抃在朝彈劾不避權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著有《趙清獻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