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補充糾錯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深深的小院,關閉起大門。畫閣上珠簾一重一重的放下低垂。要到寒食節了,微微的春雨停了,那綠楊深處的鞦韆直直的懸掛著,紋絲不動。
傅粉人發狂似的去遊冶,還未捨得放棄呢。就是不想在這大好春光時節,沒有人為我畫眉。薄倖郎不歸來,整個春天都過去了,你看杏花已經零落,香花亦在凋謝。

註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門掩亞:意謂門沒有關死,只是虛掩著。
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此為“寂寞畫閣,珠簾重重下”的倒裝,謂寧靜的畫閣,垂下重重珠簾。
畫閣:彩繪華麗的樓閣。
禁菸:禁止煙火的日子,指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晉文公徵介子推入朝做官,介子推不肯,文公命人燒山以迫其出,介子推抱木而死。為紀念這位高士,文公下令國人在這幾日裡不準起火炊飯,故名“寒食”。
傅粉:白麵少年。未舍:沒有盡興。
芳時:良辰,花開時節。
眉黛(dài)無人畫:謂在如此美好的時節裡,女子的黛眉卻沒有人替她描畫了。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稱眉為眉黛。
薄倖:薄倖郎,古代女子對負心男子的稱呼。

參考資料:

1、歐陽修.歐陽修詞選: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71

2、林兆祥.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618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詞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無從考證。從詞的內容上看,當是的作者境況不佳,或認為可能與科舉考試的失利有關,於是創作了這首詞,借閨人之怨抒發自己內心的愁苦。

參考資料:
1、汪泰榮.吉安歷代詞全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8-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上片用“小院深深門掩亞”提起,既表明了這座小院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又表現出她此時的心境。一個能在深深庭院中生活的女子,肯定是位貴族婦女,她之所以不把門緊緊鎖上,是因為她朝思暮想的情郎還沒回家,她在苦苦地等待著呢。按理說如此“芳時”,她應該走出房門,起碼要到自家的庭院裡觀賞春光才是,可她又為什麼把重重的珠簾都垂下來呢。在這一句裡,一定不能忽略“寂寞”二字,正是由於如此大好時光裡沒有人與她共度,使她感到無比寂寞,沒有心情去欣賞花草。時間已經接近寒食,楊柳也已長得茂盛,而庭院裡那架鞦韆,依舊孤孤單單地懸掛在那裡無人理會:見不到女主人公嬌美的身影,更聽不到她銀鈴般的笑聲。“欲近”句點明時間是寒食節,一場小雨後,更顯悽清蕭索。“綠楊”句更顯環境之深邃寂寞。整整一闋的文字,令人感到最真切的只有兩個字:寂寞。

  下片著力寫女子的孤獨與哀切,她在心底埋怨著深深愛著的那個情郎,他是那麼英俊瀟灑,倜儻風流,可惜無論愛他有多深,他都沒有真正把自己放在心上,依舊在外面恣意冶遊。你知道不知道,大好春光裡,苦苦等待你歸來的美人已有很多天沒有好好梳妝了,本該替我畫眉的你真的把我忘到腦後去了。眼看著春天快過完了,你這個薄情郎還沒有回家,不知道你想讓我等到什麼時候。到此為止,女子的情緒越來越激動,雖然這些話只能默默地對自己說,但她畢竟在屋裡待不住了,無法自控地走出屋門,盼望著出現奇蹟:或許一眼看到那冤家就在門前,朝她走來呢。然而這只是她的一廂情願,映入她眼簾的,僅僅是粉紅色的花瓣隨著風兒紛紛落下。最後這句話很有深意,它不僅強力昭示了女主人公的失意,更把女子紅顏易逝的哀苦透過杏花飄零折射出來,更增加了全詞的情感力度。

  詞寫閨怨,寫一個女子由於丈夫薄倖,放蕩不歸,又值暮春時節,從而引起的寂寞無聊、哀怨感傷,卻又無可奈何的感情。這些都是她內心的哀怨,但她內心更存在著焦急,“薄倖”人還未回來,可春已歸去,杏花已零落凋謝。她的內心是多麼盼望春歸之前能與這個“薄倖”人相聚。

參考資料:

1、歐陽修.歐陽修詞選: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71

2、陶爾夫 楊慶辰.中國曆代名家流派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35

展開↧
詩文作者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1255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