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酬和黃太博

古籍东南美,蔚蔚幕中议。

懿行希圣贤,高文粲游赐。

伊余发已秃,偶继立朝士。

何以宣王政,甘为时所弃。

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

直哉心如弦,安虑道边死。

窃尝力于古,秉笔庶几至。

孰为未闻达,聊以道幽秘。

夫君锵以名,忧为世之器。

赠我百馀言,升堂出而示。

土木朽且陋,黼黻谬增贲。

毋临烦刻画,返朴吾所愧。

华勋爱士心,蓬壶延才地。

何人薦于子,当彼得言位。

吐以胸中奇,落落金玉继。

九虚高可游。凌厉垂天翅。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舟中
下一篇詩文: 酬葉道卿學士見寄
詩文作者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34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