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酒泉子·楚女不歸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瑤瑟怨
下一篇詩文: 酒泉子·花映柳條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她回南方去了,現在還沒有踏上歸途。我獨居的小樓枕臥溪畔,夜夜愁聽那春水汩汩。明月也無伴,像我一樣孤獨。春風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傷春暮。
玉釵在你的頭上,斜斜地簪住雲髻霧鬟。你裙上繡金的鳳凰,彷彿棲息在我心間。真盼這春天又變秋天,請南飛的鴻雁,帶去我的書信,帶去我千里的思念。

註釋
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全詞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
楚女:古代楚地的女子。此指抒情主人公,一個身世飄零的歌舞女伎。
樓:楚女暫棲之所。
稀:一作“飛”。
斜篸(zān):斜插。篸,通“簪”,此處用作動詞。雲鬟(huán):高聳的環形髮髻。
金縷鳳:用金絲線繡的鳳凰圖形。
八行書:信札的代稱。古代信札每頁八行。《後漢書·竇章傳》注引馬融《與竇伯向書》:“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

參考資料:

1、趙崇祚編 徐國良注.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0

2、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32-33

3、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41-42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溫庭筠四首《酒泉子》詞均以女性為抒情主人公,此詞亦莫能外。華鍾彥據《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認為此詞“楚女”指所懷者言(《花間集註》),張撝之認為此說不確。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溫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7-219

2、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6-57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詞起拍二句,言“楚女”飄零在外,寄居於水鄉的臨河樓宇中。“樓枕小河春水”的“樓”是“楚女”暫棲之所,可推測為一歌樓舞館,臨水構築。“春水”,點明季節。“枕”字下得別緻。
  
  “月孤明”三句寫暮春月夜之景而隱含傷春離別之情,說“楚女”自傷身世、月夜難眠。“風又起”,從聽覺著筆,表明“楚女”雖然置身床榻而長時間處於不眠狀態。“杏花稀”(系“楚女”的想像之辭)雖為景語,但其中亦寓有惜春、傷別之意。月本無所謂孤不孤,但對於欲歸不歸的楚女來說,它卻顯得孤獨悽清,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觀情感色彩。加之“風又起,杏花稀”,其景象就更悽清,不眠的人兒,心情可想而知。這裡既寫暮春之景,又寓有自傷身世飄零,自傷老大,自傷離別的情緒。

  過片二句寫女子服飾,分別從頭上玉釵、烏黑的鬢髮及衣裙上金線所繡鳳鳥圖案著筆,一句寫她的頭飾和美髮,一句寫她用金縷盤繡成鳳鳥圖紋的舞裙,對“楚女”的形態進行描寫。金玉錦繡的字面,恰好反襯出主人公內心的空虛索寞。“楚女”如此豔美,然而卻長期漂零在外,其獨居悽愴之情亦自在不言中。於是最後三句要借“八行書”,訴千里相思隔魂夢縈牽之情,恰值月夜聞雁,便欲憑雁足傳書,以道相思之意。言作書寄遠,並點明題旨。這數句與李商隱“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春雨》)異曲同工,雖然明說著欲憑鴻雁寄相思之意,其實隱含的意味卻是鴻雁長飛,錦書難託,確有含蓄不盡之情。

參考資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6-57
展開↧
詩文作者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37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