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題柳

愛情詩 描寫柳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春暮宴罷寄宋壽先輩
下一篇詩文: 池塘七夕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楊柳千萬條似拂臉之絲,綠色柳枝不堪於風兒吹。
芳香隨靜婉之歌梁塵飛,身影伴著嬌嬈舞袖下垂。
羌笛奏一首哪裡的樂曲,飄泊鶯婉轉鳴於最高枝。
眾宮九街柳絮猶如雪花,飛過了 宮牆雙方自然知。

註釋
綠煙:指楊柳繁茂如煙的枝條。金穗:金色的嫩枝。不勝:禁不起。吹:一本作“移”。
靜婉:即張靜婉,南朝梁時人,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餘音繞樑,驚起梁塵。
嬌嬈:一本作“嬌饒”,即董嬌饒,為東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女。
羌管:一本作“羌笛”。古代有用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曲:一本作“笛”。
流鶯:即鶯。流,謂其鳴聲婉囀。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華鬧市。陌,一本作“曲”。
自:一本作“不”。

參考資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全唐詩·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1479

2、蕭楓.唐詩宋詞全集 第11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07月:31

3、董鄉哲.“溫庭筠”詩集譯意:三秦出版社,2010.07:222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據“最高枝”判斷,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長慶四年(824年)至寶曆二年(826年)間,與《寄詞》《贈蘇十三中丞》的創作時間同。故此詩題柳是假,而是為抒發相思情而作。

參考資料:
1、董鄉哲.“溫庭筠”詩集譯意:三秦出版社,2010.07:222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的首聯以楊柳的形、色及與風的關係起興;頷聯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現了獨自相思時採用的方式;頸聯以聽覺為出發點,採取傳聲的方法傳達思念的資訊;尾聯接頸聯而寫,在視覺上為作者傳達思念的資訊。此詩只有首聯實寫楊柳,其餘皆用比、用興,曲盡其妙。

  此詩首聯以楊柳的形、色及與風的關係起興,為其“千條”“絲”的主旨作了基本確定。頷聯引用了“靜婉”“嬌嬈”兩則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現了獨自相思時採用的方式。聯間頭文字“香”影”體現了其生理特徵。

  如果說前兩聯表現為自娛自樂的“思”。自頸聯始,以聽覺為出發點,採取傳聲的方法傳達資訊。具體用吹奏羌笛和流鶯“百囀”,呼喚“最高枝”。作為對高官比喻,除了皇上只有一人之下萬之上的宰相才算得上“最高枝”。除此外,還要委託眾宮九街上的如雪柳絮,越過宮牆,在視覺上為他們傳達思念的資訊。

  綜上,此詩正如沈約詞《江南弄·陽春曲》所描述:“弦傷曲怨心自知。心自知,人不見。”故後兩聯發起的行為就是為了使致“思”的物件知。如此“思”才能落到實處,從而獲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資料:
1、董鄉哲.“溫庭筠”詩集譯意:三秦出版社,2010.07:222
展開↧
詩文作者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37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