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洪波汹涌山峥嵘,

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光中乍喜岚气灭,

谓逢山阴晴后雪。回溪碧流寂无喧,

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了然不觉清心魂,

只将叠嶂鸣秋猿。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南都行
下一篇詩文: 贈範金卿其一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圖。舉燭前觀,但見滄洲清逸,招人慾去。
仙山高峻崢嶸,四周洪波洶湧,神山光華匹照,猶如丹丘,遙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山中崗氣已滅,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陰晴後之雪景。
碧溪回流宛轉,卻寂然無聲,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
見此圖畫,胸中瞭然,清人心魄,好像在疊嶂之中聽到了秋猿的叫聲。
與君對比,歡賞不已,於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回首看見畫中的海客高揚雲帆,便不禁產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註釋
金城:唐屬京畿道京兆府,即今陝西興平縣。據王琦注,唐代名金城者凡四處:一在今陝西興平市,一在今陝西延安市,兩處在今甘肅蘭州附近。此金城不確定在何處。尉:指縣尉,官名。秦漢時縣長、縣令下置尉,管治安。歷代因之。
尉叔卿,王琦雲:“李季卿《三墳記》:先侍郎之子曰叔卿,字萬。天質琅琅,德光文蔚,識度標邁。弱冠以明經擢國,投薦邑虞、樂二尉,魏守崔公沔洎相國晉公甲科第之進等舉之,轉金城尉,吏不敢欺。”
壁畫,畫在牆壁上的畫。
粉壁:白壁。
蓬瀛:指蓬萊、瀛洲等海上仙山。
滄洲:水濱之地,多指隱備所居之地。
皎,清楚。
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處。《楚辭·遠遊》:“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丹丘,晝夜常明也。”
赤城:山名,任今浙江天台縣北。《一統志·台州府》:“孔靈符《會稽記》:赤城山,土色皆赤,狀似雲霞,望之如雉堞。”幫故名赤城。
嵐氣:山中霧氣。
山陰: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水經注·浙江水》:“山陰縣,……川土明秀,亦為勝地。故王逸少雲:“從山陰道上,猶如鏡中行也。”晴後雪,謂雪後山川景色之美。此處暗用王子猷山陰雪夜訪戴故事。見《世說·任誕》。
回溪:言畫中迴旋的溪流寂然無聲。
花源:即桃花源。此用陶淵明《桃花源》故事。
明發:黎明、天明。《詩經·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朱熹傳:明發,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卻顧,再看。卻,副詞,再。
海客:海上的船客。雲帆:船帆。
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文選》鮑照《代君子有所思》:“穿池類溟渤。”李善注:“溟、渤,二海名。”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天寶三載(744),李白四十四歲。春,李白上疏唐玄宗請求退隱,唐玄宗詔許。李白在待詔翰林期間,親眼見到國君荒淫,故作詩以諷刺之。此詩當作於天寶三載(744)李白即將想離京之前。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2、安旗.李白詩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6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詩是寫詩人欣賞壁畫的過程與感受。全詩可分為兩段。

  首二句點題,寫晚上秉燭觀看壁畫,壁畫中畫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徵:水,洪波洶湧;山,高峻崢嶸。第四句寫詩人對壁畫的總體印象:就像處在仙境裡隔海遙望赤城山一樣。五六句說山水間沒有霧氣,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陰道上雪後初晴那樣美。七八句說壁畫中雖然流水迴旋,可是聽不到絲毫的湍流聲,幽靜得就像避亂之秦人處在桃花源一樣令人安詳。桃花源本來幽靜,月下桃花源則更為安靜。“窺花源”以上八句寫觀壁畫。

  最後六句寫詩人觀畫後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淨。靜極生動,反而覺得在壁畫的層巒疊嶂中有秋猿哀鳴。感受之二,歡。因歡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觀畫,看到了海客揚帆,詩人於是產生了壯闊的胸懷: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依照主觀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來的,用以表現整個畫面意境的藝術意象,是這樣迷離,可是細加體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樣豐富,不僅不妨礙反而極大地吸引和調動讀者,以其豐富的藝術聯想去悉心感受它。雖嫌迷離,終覺美好。無怪乎詩人燭照此景而生仙遊之想。不寫具象寫意象,不從實處描摹,而從虛處傳神,畫之所長,詩之所短,力避之,畫之所短,詩之所長,力揚之,正是此詩藝術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參考資料:
1、王啟興,張金海注評.唐代藝術詩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5
展開↧
詩文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5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