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鳳銜杯·有美瑤卿能染翰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擊梧桐·香靨深深
下一篇詩文: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美麗的瑤卿是位能詩能文的才女,從千里之外寄來了一首小詩,一封長信。看了這封信和小詩,眼前不由得呈現出她剛摺紙準備書寫時的樣子。她在紅紅的小軒窗邊,揮動翠管,不一會兒就寫好了,不管是小篆還是草書,都寫得恰到好處,或筆力遒勁,或筆姿優美。
我把它們用錦囊收起,用犀軸捲起,很珍視它,經常在書房裡欣賞把玩。更把她的書信看成珠玉一樣珍貴,常常放在懷中,衣袖中,不時地看一看,每次看見書信,就像看到她千嬌百媚的容顏一般。

註釋
鳳銜杯:詞牌名,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雙調五十六字,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五句四仄韻。雙調六十三字,上片五句四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
瑤卿: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侍女,貌甚美,此處指代柳永之妻。
染翰:寫字作詩。
襞(bì):裁紙。
苔箋(jiān):用苔紙製成的小箋。
翠管:毛筆,因筆桿以玉製成,故稱翠管。
玉箸(zhù)、銀鉤:分別指篆書和草書,此處虛指書法。
犀軸:犀角做的軸,用於書畫裝裱。

參考資料:
1、李建龍.中國金榜百家經典·第5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2年:第271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柳永一生流連坊曲,出人歌樓妓館,由於仕途失意,與妓女關係非常密切。《樂章集》中有不少詠妓、懷的篇什,其中也不乏感情真摯的詞作。這首《鳳銜杯》就是詞人寫給歌妓的小詞,表現為對一位美妓翰墨才情的賞愛。

參考資料:
1、顧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編著 葉嘉瑩主編 母庚才 顧之京副主編,柳永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5年01月第1版,第66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詞中讚美的紅顏知己瑤卿,有著其他歌伎所不具備的才能。她能詩能文,書法秀麗道勁,在柳永遠遊吳越之時,她寫贈小詩和長信,使詞人深感欣慰而倍加珍惜,時時展讀,懷想其人,和她有著很深的知己之交。

  上片“有美瑤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詩長簡”,以記敘的方式介紹瑤卿的才能和她在千里之外寄來書簡的事實。瑤卿這位美人有文學方面的才華,她從千里之外的京城,特意向“我”寄來親筆書寫的小詩和長信。“想初襞苔箋,旋揮翠管紅窗畔。”由讚美她的才華而想象她濡毫揮寫的神志。這兩句以細節的刻畫,表現出瑤卿在寫書簡時專注雅靜的神情,表現出一種文靜和聰慧之美。她摺疊好淡綠的箋紙,在朱窗之下揮運翠玉之管,筆勢飛動,字如珠璣。“漸玉箸、銀鉤滿”兩句形容她的書法,她寫的字型是玉箸小篆,行筆勻均沉穩而筆畫道勁豐滿。虛詞“漸”表現出運筆的特點,“滿”字則形容出筆畫的充實勁健。

  下片轉換角度,寫詞人對瑤卿所贈書簡的珍愛,表達對她的讚賞與想念之情。“錦囊收,犀軸卷”,詞人將她的書作用錦囊收存,用犀角的軸頭裝裱,可見其珍視和寶愛。“常珍重、小齋吟玩”,經常懷著珍重的心情,在書齋之中展視吟賞,把玩不已。“更寶若珠璣,置之懷袖時時看。”比前兩句更進一步,小齋吟玩還不能盡興,更是將它當作珠玉寶貝一樣看待,經常帶在身上,藏之懷袖,不時地拿出來欣賞,簡直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似頻見、幹嬌面”,詞人睹物思人,每看一回她的手書筆跡,就是對她的一回懷想和思念。

  古人云“書為心畫,言為心聲”,凝聚著瑤卿情意,表露出她的蘭心蕙質的“小詩長簡”,是詞人與她展開心靈對話的絕佳媒介。可惜的是,詞人並沒有在作品中引用過瑤卿的詩句,也沒有在其他作品中對瑤卿有過稍為詳細的交代,以致使瑤卿成為了一個模糊的影子,而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參考資料:
1、馬瑋主編.柳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01:第181頁
展開↧
詩文作者
柳永
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40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