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原謗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補充糾錯
詩文作者
皮日休
皮日休

皮日休(約838—約883),晚唐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曾居住在鹿門山,道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鹹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後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後不知所終。

皮日休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被魯迅讚譽為唐末“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對於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43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