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雪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高陽臺·落梅
下一篇詩文: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琴川慧日寺蠟梅:《蘇州府志》載:常熟琴川橫港七弧如琴絃然;慧日寺在常熟縣治北九十步,梁初吳僧慧響建。
封: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這裡引申為寄來。
展開↧
鑑賞 補充糾錯
  上片開頭“蝶粉”一句,狀物擬人,盛讚蠟梅。言蠟梅花外黃而芯粉紅,香氣撲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國時聞名東吳的絕色佳人“大小二喬”。“中庭”兩句,寫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雖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牆角還殘留著積雪,這也是點出了蠟梅開花的時令。幾株蠟梅樹悄立庭院,滿樹無葉而花,與賞花的詞人一樣顯得清瘦無聊,真是失意人對苦命花,使詞人頓生“同病相憐”之感。  

  下片寫觀花後的聯想。“窗下”三句,言詞人雖是站在遠處窗下,但還是能聞到陣陣蠟梅花香撲鼻而來,彷彿感受到了春姑娘已從遠方啟程而來的資訊。但是寺院的牆外卻飄過來一陣陣似怨似泣的玉簫聲,它好像是在哀嘆著,眼前這滿樹的蠟梅,若經過一夜風雨吹打,就會落英繽紛,零落成泥了。這裡是感嘆“良辰美景”難以永留。
展開↧
詩文作者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50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