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溝水詩

门前一沟水,日夜向东流。
借问归何处?沧溟是住头。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望江南·江南月
下一篇詩文: 交趾懷古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門前一溝淙淙流水,不知疲倦地日夜流向東方。
請問它們究竟流到哪裡呢?遙遠的大海就是它停留的地方。

註釋
溝水:小溝裡的水。
借問:請問。
滄溟(cāng míng):海水瀰漫的樣子,這裡指大海。
住頭:停留的地方。

參考資料:

1、沈永清,華恩男編著.古詩詞學習入門 世紀末文學叢書: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12:第35頁

2、郭彥全,石惟英編著.千首少兒古詩選譯:職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412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詩人八歲時在家門口,看到門前的水溝裡的水嘩嘩地流著,於是即興吟唱出一首詩,此詩便是這首吟唱之作。

參考資料:
1、丁健民主編.謀略經典: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7:第331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寫出了溝水不捨晝夜,滾滾滔滔,流向大海的情景。溝水,絹絹細流,微不足道,但是它始終按一定的方向流去,與大江大河匯合,以洶湧澎湃之勢,直奔大海。詩人以小見大,透過一條小小的溝水,表現了一種不屈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揭示了水流千里歸大海這樣的歷史發展規律。

  一溝流水,沒有動人的景緻,沒有廣闊的場面,平常又平常,實在難以下筆。但是,詩人從時間、空間上給予展開,由當時,聯想到溝水的日日夜夜;從眼下,聯想到溝水的千里歸宿,把一溝流水同“千里流歸大海”這樣的道理聯絡起來,使溝流水閃爍出哲理的光輝,耐人尋味。詩中“住”字用得很好,“住”是人的動作,用它就使溝水擬人化了,富有了感情。若用“盡”字就顯得太客觀,沒有生氣。這一問一答,表達了兒童特有的心理,充滿情趣,給人親切的感受,也使全詩活潑生輝。

  詩雖然簡短,卻富於哲理,寓意深刻。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或許想起了漢代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像小溪水一樣流逝,自己一定要發憤努力,不辜負大好的時光。詩人也或許從奔流的小溪聯想到人生的歷程:小溪不停地流入滄海,象徵著一個人從童年逐步地走向成熟、富有智慧,終於匯入浩瀚的人生的大海。詩裡還隱隱流露出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氣概。

參考資料:

1、韓盼山.兒童古詩賞讀: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年07月第1版:第43頁

2、白雪主編.聰明少年故事精品集:陝西旅遊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287頁

3、馬美信 賀聖遂主編.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599-600頁

展開↧
詩文作者
劉溥
劉溥
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醫得官。宣德初,以善醫授惠州局副使。後調太醫院吏目。博通經史,精天文律歷之學,亦善畫工詩,與晏鐸、王淮、湯胤績、蘇平、鄒亮、蔣忠等號“景泰十才子”,常被推為盟主。有《草窗集》。 

6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