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田家三首
下一篇詩文: 答劉連州邦字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故鄉的名園我們已經離別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的梅樹向南的已經萌芽。
在這難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隨北歸,回故鄉的道路上希望你趕快追上來。

註釋
衡山:湖南境內的大山,又稱南嶽。
新花:指指剛開的梅花。作者原注:“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過了衡山便近犬庾嶺。
卻寄:回寄。 弟:柳宗元沒有親兄弟,這裡可能指他的從弟柳宗直、柳宗一。
故國:指京都長安。
久別離:作者於永貞元年(806年)被遷逐,至元和十年(815年)詔還,歷十年時間,故云。
“今朝”句:《白氏六帖·梅部》:“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寒暖之候異也。”此用其語,謂早春時節,新花始開。
楚樹:指衡山上的梅樹。因衡山古屬楚地,所以稱“楚樹”。
發南枝:向南的樹已萌芽,謂早春時節。
相逐:相追隨。
“正是”句:《方輿勝覽·衡州》:“回雁峰在衡陽之南,雁至此不過,遇春而回,故名。”又孔安國《尚書》注:“鴻雁之屬,九月而南,正月而北。”此句乃扣合衡陽回雁峰、正月雁回時,以切題意。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

參考資料:

1、柳宗元及其作品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3.

2、[唐]柳宗元著. 今譯 柳河東全集 (上、下冊)[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48.

3、熊柏畦選注. 唐人絕句八百首[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307.

4、(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紹良選注. 白居易元稹韓愈柳宗元詩精選200首[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297.

5、(唐)柳宗元著. 柳宗元詩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147.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朝廷詔徵被貶的柳宗元、劉禹錫等入京。柳宗元在永州接到詔命,便立刻動身,在過衡山時,寫了這首詩寄給從弟柳宗直、柳宗一。

參考資料:
1、柳宗元及其作品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3.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寫作者因見衡山花開而想念久別的故國家園,用衡陽回雁峰故實喻自己與北飛的雁群互相競逐,表示了歸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悅。

  “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南枝。”此二句詩人從眼前衡山梅樹南枝新開的花,自然回想久別的長安家園。以楚樹新花象徵人生有了新的機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鄉有數畝良田,山丘上建有亭臺館舍,池塘與深澤碧水相連,這美好的家園引起了遊子的思念。更何況那是他施展才華、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地方。

  以上將蘊藏已久的思歸情緒,借早春新花開放表露出來,鬱積的愁悶,彷彿豁然開朗。

  “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衡山有回雁峰,傳說雁到此即不再南飛,春至又返回。這裡運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實指北歸的鴻雁。在這難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隨北歸。敦促弟弟也快點啟程,由於心情好,就覺得天氣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歸,多好的兆頭。

  末句以眼前景物作結,雁能傳送書信,更點出“寄”弟之意,可謂餘音嫋嫋,情緒開朗,表現了歸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悅,也體現了在貶永期間與之相依為命的兄弟情深。

  全詩即景生情,溫馨脈脈,相邀相約,盡在物物之中。京都名園,令人神往;春和景明,楚樹南枝;晴天歸梓,載欣載奔;南雁北返,峰前成陣。這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是心靈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羨雁陣比翼相逐,恨故國返而不得。深婉蘊藉,期待有嘉。

參考資料:

1、(唐)柳宗元著. 柳宗元詩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147.

2、張海鷗編著. 唐名家詩導讀[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304.

3、呂國康著. 柳宗元評說[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254.

4、自劉萬煌編著. 柳宗元詩文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11.

展開↧
詩文作者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235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