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田舍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天都峰
下一篇詩文: 外舅輓詞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築著打穀場。
小孩子歡快地躺在落葉堆裡玩耍,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
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叢生的草木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

註釋
田舍:農家。
築圃(pǔ):修築打穀場。
林菁(jīng):叢生的草木。
天末:天邊。這裡是指稻田一望無際。

參考資料:

1、侯劍 陳光榮.楊萬里范成大詩選:巴蜀書社,2001:108-109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3-244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閒居石湖,一日欣賞農家風光後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3-244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是首寫農家生活的五律,重點描繪秋收前的片段。

  詩以歡快的節奏開始,說農民們互相呼喚著,拿起鋤頭,忙忙碌碌地趕著修築打穀場。秋收是農民一年的寄託所在,從起首兩句,人們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錯。范成大的詩,善於在首聯渲染氣氛,為全詩的主題作好鋪墊,這首詩可作代表。

  以下,詩忽然掉開,不寫築場打穀事,轉說小孩子睡在落葉上玩耍,鳥雀在斜陽下熱鬧地飛鳴,遠處村莊升起了裊裊炊煙,原野中草木發出濃郁的香氣。這兩聯,著力對農村作描寫,落葉、鳥雀及野景都點明節令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寫小孩子無憂無慮地玩,從側面反映了大人們忙於準備秋收的喜悅。鳥雀到了傍晚,總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飛翔啄食,“鳥雀噪斜陽”不是經歷過的人寫不出來。作者選錄的每一幅場景,都帶有歡樂氣息在內,於是詩出齊尾聯,不再傍寫,直接說明今年真快樂,田野裡的稻子一片金黃,像雲彩一般,一直鋪到與天相連,豐收已經在望了。這樣,透過末聯的明點,前數聯所表現的歡快都得到了落實。

  這首詩,首尾呼應,中間採用了幾組跳躍性的鏡頭,忽寫築場,忽寫兒童,忽寫鳥雀,忽寫村莊,看似各自為政,不相統屬,而以“豐收”這條線作感情上的貫穿,烘托點染出一派慶祝豐收的喜悅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園雜興》中寫的打穀的場面:“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這一派歡樂的景象,正是這首《田舍》詩所表現的內容的繼續。

參考資料:

1、侯劍 陳光榮.楊萬里范成大詩選:巴蜀書社,2001:108-109

2、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3-244

展開↧
詩文作者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98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