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阳躔首夏,隆旱届徂秋。炎威振皇服,歊景暴神州。
气涤朝川朗,光澄夕照浮。草木委林甸,禾黍悴原畴。
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紫宸兢履薄,丹扆念推沟。
望肃坛场祀,冤申囹圄囚。御车迁玉殿,荐菲撤琼羞。
济窘邦储发,蠲穷井赋优。服闲云骥屏,冗术土龙修。
睿感通三极,天诚贯六幽。夏祈良未拟,商祷讵为俦。
穴蚁祯符应,山蛇毒影收。腾云八际满,飞雨四溟周。
聚霭笼仙阙,连霏绕画楼。旱陂仍积水,涸沼更通流。
晚穗萎还结,寒苗瘁复抽。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幸闻东李道,欣奉北场游。
李嶠(645年-714年),字巨山,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唐朝宰相。
李嶠出身於趙郡李氏東祖房,早年以進士及第,歷任安定尉、長安尉、監察御史、給事中、潤州司馬、鳳閣舍人、麟臺少監等職。他在武后、中宗年間,三次被拜為宰相,官至中書令,階至特進,爵至趙國公。睿宗時貶任懷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時再貶滁州別駕。開元二年(714年)病逝於廬州別駕任上,終年七十歲。
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但他歷仕五朝,先是依附張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繼而又追隨韋氏一黨,其人品多受詬病。史家評價,貶抑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