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贈莆陽卓大著順寧精舍三十韻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

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

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

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

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

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

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

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

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

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

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

风雨三间茅,松楸接苍翠。

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

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

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

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

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

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

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

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

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贈劉可軒寫真
下一篇詩文: 贈蕭巽齋
詩文作者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100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