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友情詩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早春
下一篇詩文: 相和歌辭·長門怨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夕陽的餘暉映照著荒涼的村落,樹上的秋葉隨著風紛紛墜落。
平日無人影跡的綿遠古道上,唯一見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
一場秋雨之後,山野小橋被大水沖斷,山澗中溪水暴漲,溢向岸邊田地。
要不是顧惜深厚的知己情誼,在這種時候,誰還會跑到這白雲出沒的山野來啊。

註釋
碧澗(jiàn)別墅:詩人所居別墅,在長安城東灞陵。
皇甫(fǔ)侍御:即皇甫曾,宮殿中侍御史,詩人好友。
返照:夕陽的餘輝。
憐同病:同病相憐,詩中用以表明與友人志同道合的心跡。

參考資料:

1、趙麗雅主編.唐詩鑑賞解析:延邊人民出版社,2002.04:第422-423頁

2、劉斯奮,劉斯翰編著.唐詩: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10:第107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曆十三年),詩人遭誣陷,貶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曾在碧溪塢築“碧澗別墅”。好友侍御來訪,兩人在碧澗別墅傾訴衷腸。詩人不免悲喜交集,感慨萬端,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黃紹筠著.中華古典詩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第150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詩中前六句寫景,勾畫出一幅荒村落葉,山雨斷橋的寂寥圖景,從而反襯出好友皇甫侍御來訪十分難得,表現詩人意外的驚喜。最後兩句點題,謂友人和己同病相憐、互為知己。全詩寫意外之喜,實含失時之悲,情融景適,餘味悠長。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時節的蕭瑟氣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陽斜照著,樹上的秋葉紛紛墜落,境界荒涼。詩人此時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黃昏,生命的秋天。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權貴,晚景淒涼,所以面對晚秋夕陽,心頭自是感慨萬端。秋色衰颯,落葉紛亂,是他心境不能平靜的寫照。首聯描繪荒村返照、落葉紛紛和蕭條景象,烘托了頷聯友人來訪的溫暖和可貴。

  “古道無行客,寒山獨見君”則是說他望見平日無人影跡的綿遠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來訪。“古道”與“寒山”極力渲染自己居處幽僻,人跡罕至,也言門前冷落,無人造訪。詩人相識雖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誣貶謫,又居處山野,古道難行,惟有皇甫侍御卻不避秋寒,甘冒風霜,攀山越嶺來訪,一個“獨”字,足顯出二個相知相念的深摯情誼,顯出詩人內心激盪著喜悅之情。淡筆寫來,上下二句對比,更顯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貴。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句以野橋上承荒村,古道,又點出友人來訪時的氣候特徵:一場秋雨之後,山野小橋被大水沖斷,山澗中溪水暴漲,溢向岸邊田地。

  而友人卻不顧山路泥濘而來,引出下邊“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詩人與皇甫侍御乃是志氣相投,同病相憐。儘管詩人幽居白雲深處,與世隔絕,友人依然與他心息相通。語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喜的是友人來訪,知己重逢,同時又為二人同病相憐的意遇噓唏慨嘆。

  全詩表現了對友人過訪的驚喜。一個“喜”字說明,好友皇甫侍御來訪的深情在劉長卿的心頭盪漾,湧起了無限的感激之情。詩人精於造境,詩中先寫荒寒、悽寂的晚景以此表現來客之希,再寫路途之難以見來客之情真。然詩中於衰敗落景描寫中,也寫出了自己的棲隱中失意的心境與避世心態,詩人寫友人獨能於此中尋找自己。他仿拂已能從中體會主人這一心緒,這則突出了他們之間共同旨趣,詩人以審美的態度將這一同病相憐的心理表現極有詩意。從藝術上說,含蓄蘊藉,不著痕跡,含感激與感慨之情於言外,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詩中所繪景物荒寂淒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參考資料:
1、賀新輝主編.全唐詩鑑賞辭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685頁
展開↧
詩文作者
劉長卿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52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