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白絲行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夜宴左氏莊
下一篇詩文: 渼陂西南臺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繅絲的時候希望素絲儘量長,而不在意它有多白淨,越地的羅和蜀地的錦都要用鑲有金粟的尺子來量。
絡絲之後,用各種花草的染料將它染成美麗的顏色。
這時已經因素淨的質地被恣意染色而悲傷,但當它從織機上被剪下時仍然為它的華美而讚歎。
小心地將它熨得服貼平整,裁縫用它來製衣時將針線的痕跡都掩蓋起來。
春光明媚的時候穿著這樣的衣服為了你翩然起舞,美好的樣子引來蝴蝶圍繞、黃鸝啼叫。
連飛揚的柳絮和飄蕩的柳枝似乎也含情意,衣裙隨風擺動,輕柔隨身。
嫌薄汗和些許塵土汙染了它的美麗,衣服開啟來穿的時候還是新的。脫下來的時候已成了舊裝不知道放在哪裡了。
你不知道吧,那些有才華的人要被賞識有多麼的困難,即使被起用了,又害怕哪一天會被棄置,這樣的賞識對他們來說也是痛苦而又難熬的旅程啊!

註釋
繅: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絲。
越羅蜀錦:越:古代越國,今浙江一帶;蜀:指今四川一帶;羅、錦:都是精美的絲織品。越地的羅,蜀地的錦。
金粟尺:鈿尺。尺上的星點用金粟嵌成。
象床:象牙裝飾的床。
蛺蝶:一種蝴蝶。
落絮:飄落的柳絮。
汲引:比喻提拔或薦推人才。

參考資料:
1、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2012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二載(753、754年)間,客居京師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說,當依梁氏編次。師氏謂此詩乃譏竇懷貞。黃鶴雲:懷貞亡於開元元年,公時才兩歲,於年用不合。

參考資料:
1、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2012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詩見繰絲而託興,正意在篇末。此章兩段,各八句。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欲成羅錦,用尺量絲,故須長;所織花草,色兼紅碧,故不須白。熨貼裁縫,製為舞衣也。象床,指機床。玉手,指織女。亂殷紅,謂經緯錯綜。動凝碧,謂光彩閃鑠。

  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鸝應歌聲,落絮遊絲乘風日而綴衣前,比人情趨附者多。一經塵汗汙顏,棄置何所,見繁華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鑑於此,不輕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誠恐一旦棄捐,等於敝衣耳。玩末二語,公之不屑隨時俯仰可知。

  仇兆鰲按:詩詠白絲,即墨子悲素絲意也。已悲素質隨時染,當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汙之漸,及其見置時,欲保素質得乎?唯士守貞白,則不隨人榮辱矣。此風人有取於素絲歟。

參考資料:
1、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2012
展開↧
詩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21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