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

人安若泰山,蓟北断右胁。朔方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未散河阳卒,思明伪臣妾。

复自碣石来,火焚乾坤猎。高视笑禄山,公又大献捷。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内省未入朝,死泪终映睫。

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雅望与英姿,恻怆槐里接。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吾思哭孤冢,南纪阻归楫。

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疲苶竟何人,洒涕巴东峡。

補充糾錯
詩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21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