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讀書

吾性虽嗜学,年少不自强。

所至未及门,安能望其堂。

荏苒岁云几,家事已独当。

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

一身如飞云,遇风任飘扬。

山川浩无涯,险怪靡不尝。

落日号虎豹,吾未停车箱。

波涛动蛟龙,吾方进舟航。

所勤半天下,所济一毫芒。

最自忆往岁,病躯久羸尫。

呻吟千里外,苍黄值亲丧。

母弟各在无,讣归恐惊惶。

凶祸甘独任,危形载孤艎。

崎岖护旅榇,缅邈投故乡。

至今惊未定,生还乃非常。

忧虑心胆耗,驰驱筋力伤。

况已近衰境,而常犯风霜。

驱之久如此,负疴固宜长。

朝晡暂一饱,百回步空廊。

未免废坐卧,其能视缣缃。

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百家异旨趣,六经富文章。

其言既卓阔,其义固荒茫。

古人至白首,搜穷败肝肠。

仅名通一艺,著书欲煌煌。

瑕疵自掩覆,后世更昭彰。

世久无孔子,指画随其方。

后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

彼专犹未达,吾慵复何望。

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

况令议文物,规摹讵能详。

轮辕孰挠直,冠盖孰纁黄。

珪璋国之器,孰杀孰锋铓。

问十九未谕,其一犹面墙。

几微言性命,萌兆审兴亡。

兹尤觉浩浩,吾讵免伥伥。

因思幸尚壮,曷不自激昂。

前谋信已拙,来效庶云臧。

渐有田数亩,春秋可耕桑。

休问就医药,疾病可消禳。

性本反澄澈,清田去榛荒。

长编倚修架,大轴解深囊。

收功畏奔景,窥星起幽房。

虚窗达深暝,明膏续飞光。

搜穷力虽惫,磨励志须偿。

譬如勤种艺,无忧匮囷仓。

又如导涓涓,宁难致汤汤。

昔废渐开辟,新输日收藏。

经营但亹亹,积累自穰穰。

既多又须择,储精弃其糠。

一正以孔孟,其挥乃韩庄。

宾朋顾空馆,议论据方床。

试为出其有,始如宫应商。

纷纭遇叩击,律吕乃交相。

须臾极万变,开阖争阴阳。

南山对尘案,相摩露青苍。

百鸟听徘徊,忽如来凤凰。

乃知千载后,坐可见虞唐。

施行虽未果,贮蓄岂非良。

何殊厩中马,纵齕草满场。

形骸苟充实,气力易腾骧。

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坚刚。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西樓
下一篇詩文: 秋懷
詩文作者
曾鞏
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448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