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庭木

庭中有佳树,清影四面垂。

往往风雨夜,蛇龙此投依。

留之待鸾凤,未许燕雀窥。

谁谓乌鸟恶,安巢最高枝。

不顾白日照,直傍阴虹飞。

自恃栖托稳,岂忧弹射危。

三春独翱翔,百鸟敛羽仪。

凤凰不能争,况乃凫雁微。

既务志意得,都为世可欺。

白昼攫鼎肉,从容择牷犠。

近人不肯避,一怒终夜啼。

遭其瞰墙屋,祸患岂可移。

听之欲占赦,妇女固已凝。

忿害乃其所,何肯报福{嫠女换百}。

行路指之叹,童稚争骂讥。

鹦鹉献至尊,言语固可奇。

翡翠轮太府,器服所取资。

雉鸡美文章,贽赠理亦宜。

鹰鹯逐恶鸟,天威得施为。

关雎于周室,耿洁配后妃。

莫如此鸟顽,饱食无所裨。

一善不能有,丑声日交驰。

但知择嘉处,巍然治其栖。

众怒未易忽,徼幸亦有斯。

安知无刀斧,崩分弃毛皮。

且勿引蠹虫,使树心本披。

亦有爱搏击,钩连枭与鸱。

亦勿乐顺己,窟穴藏狐狸。

凡能致大患,{左甚右少}不自豪氂。

未知引避去,此语足自规。

惜哉种树意,长与事乖违。

古来亦如此,壮士徒嗟悲。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聽鵲寄家人
下一篇詩文: 萬山
詩文作者
曾鞏
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448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