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夜聽搗衣詩

秋夜捣衣声。

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

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

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

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

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

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

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

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

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

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椀。

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

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

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

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

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

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

龙子细文红。

湿折通夕露。

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

长城雪应闇。

新绶始欲缝。

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

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

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

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

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

红颜余几多。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至老子廟應詔詩
下一篇詩文: 和樂儀同苦熱詩
詩文作者
庾信
庾信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詩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是著名文學家。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贈原職,並加荊、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詩人,他飽嘗分裂時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卻結出“窮南北之勝”的文學碩果。他的文學成就,昭示著南北文風融合的前景。

33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