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北風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蜀國弦
下一篇詩文: 巫山高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城外蕭蕭颳起了寒冷的的北風,城樓上守城的將士被寒風吹得連耳朵都要掉了一樣。
將軍在帳篷裡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憂愁的看著帳外的飛雪。

註釋
蕭蕭:風聲。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是一首起眼絕句,第一句詩中“蕭蕭”說明風很大,而“北風”即北方吹來的風,北方吹來的風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風很大,而且很冷。在這種環境之下,在城上守衛的將士(健兒),自然會很冷,冷到什麼程度呢?冷到連耳朵都快被蕭蕭寒風吹落。所以第二句緊接著就寫了守城將士在此種惡劣環境下的狀況。在頸聯中作者再次突出天氣之寒冷,將軍在帳篷中都還要穿著貂鼠大衣才能禦寒。在這時候,將軍面對這樣的天氣和環境也能能持酒望著帳外飛雪而已。尾聯即將軍的反應。

  全詩透過對這種惡劣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對將士們的反應刻畫,表達出了將士們行軍打仗的艱辛,也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批判和對將士們的憐愛之情。
展開↧
詩文作者
劉基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60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