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感時述事(十首)

五谿旧三苗,蛇蚓相杂处。

其人近禽兽,巢穴依险阻。

起居任情欲,斗狠竞爪距。

况能识君臣,且不顾子父。

所以称为凶,分北劳舜禹。

先朝慎羁縻,罔俾来中土。

胡为倏而至,驰骤如风雨。

见贼但趑趄,逢民辄俘虏。

腰缠皆金银,衣被俱绣组。

所过恶少年,改服投其伍。

农家劫掠尽,何人种禾黍。

盗贼有根源,厥咎由官府。

任将匪能贤,败衄乃自取。

奇材何代无,推诚即心膂。

谁哉倡此计,延寇入堂宇。

割鼻救眼睛,于身竟奚补。

浙西耕桑地,百载安生聚。

自从甲兵兴,征敛空轴杼。

疲氓真可怜,忍令饲豺虎。

追忆至元年,忧来伤肺腑。¤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感時述事(十首)
下一篇詩文: 感時述事(十首)
詩文作者
劉基
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60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