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伏蒙十七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受氏自有殷,树功缅前秦。圭田接土宇,侯籍相纷纶。

道义集天爵,菁华极人文。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祖德蹈前哲,家风播清芬。先公秉明义,大节逢艰屯。

独立挺忠孝,至诚感神人。命书备追锡,迹远道不伸。

小生谅无似,积庆遭昌辰。九年西掖忝,五转南宫频。

司理因旷职,曲台仍礼神。愧非夔龙姿,忽佐尧舜君。

内惟负且乘,徒以弱似仁。岂足议大政,所忧玷彝伦。

叔父贞素履,含章穷典坟。百氏若珠贯,九流皆翚分。

黄钟蕴声调,白玉那缁磷。清论坐虚室,长谣宜幅巾。

开关接人祠,支策无俗宾。种杏当暑热,烹茶含露新。

井径交碧藓,轩窗栖白云。飞沉禽鱼乐,芬馥兰桂薰。

经术弘义训,息男茂嘉闻。筮仕就色养,宴居忘食贫。

四方有翘车,上国有蒲轮。行当反招隐,岂得常退身。

秦吴路杳杳,朔海望沄沄。侍坐驰梦寐,结怀积昏昕。

发函捧新诗,慈诲情殷勤。省躬日三复,拜首书诸绅。

補充糾錯
下一篇詩文: 送別沅汎
詩文作者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759年—818年),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唐朝文學家、宰相,起居舍人權皋之子。

少有才氣,未冠時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唐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次知貢舉。唐憲宗時,累遷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後坐事罷相,歷任東都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贈左僕射,諡號“文”。

權德輿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330 篇詩文